数据中心中SAN架构设计八大原则
原则4: 使用RAS水平高的交换机
即便拥有冗余Fabric架构用于故障切换,也不会有人希望任一条数据路径出现问题。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RAS)元件是高可用存储环境的基石。共享存储端口应始终连接到RAS性能高的交换机及导向器。博科公司在交换机和导向器中设计加入了高RAS,因此即便是核心/边缘SAN设计也能享受到最高RAS体验。
原则5: 避免过载比,以免造成拥塞或性能降低
当工作负载的情况良好时从服务器连接到存储端口的过载比是可以接受的,但任何过载比都应适当地加以设计。过载比比率在通过Fabric架构的所有相关数据路径时都应是一致的。例如:如果存储端口过载比的比率是7:1,那么主机和存储间过载比比率就不能高于这个数字。只有这样,交换机间以及交换机和导向器间所合并ISL才能容纳服务器集所提供的总工作负载。博科公司独家提供的ISL干线合并(ISL Trunking)软件使得多条ISL能充当为拥有高性能聚合吞吐量的单条链路使用,还可进一步使用干线集(trunk sets)来容纳高容量交换机到交换机流量。此外,由于不同应用提供的是不同工作负载,因此主机的连接类型应分为多种,应将交换比率较低的高带宽服务器与交换比率较高的中低带宽服务器分离开来。
原则6: 大型环境采用核心-边缘模式
核心-边缘设计模式可支持更大型多Fabric架构的创建,还可与SAN路由技术结合使用来提供最高达4,000个的资源共享及双层设备连接;核心-边缘SAN设计可为所有存储端口提供一个可靠定位,防止高带宽服务器浪费ISL带宽。与网状设计相比较,核心-边缘战略有助于简化日常管理任务,便于解决所有Fabric架构问题。
原则7: 针对存储流量进行设计
在SAN环境中,事务响应时间是以几毫秒进行衡量的,而不象在LAN基础设施中那样普遍是几百毫秒来计算。由于SAN流量不能容忍有任何不可预知的交付或停机情况发生,因此牢靠的SAN设计必须提供可靠且一致的I/O响应。在数据路径中交换元件至少应比最快磁盘响应时间快上一个数量级。此外,通过Fabric架构的延迟性会随着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间节点跳数(hop)以及ISL添加而加剧。要防止Fabric架构总延迟性与磁盘访问时间处于同一个级别,这就要求采用帧的切入路由选择(cut-through routing)技术来进行高性能交换。博科公司交换机和导向器经过优化,可将交换延迟性降至最低,在端口组内提供本地化交换来加快交付。对于关键应用来说,通过联合定位服务器和存储可实现到交换机、刀片及端口组流量的本地化,从而在最大提升了吞吐量的同时仍提供对整个Fabric架构中其它资源的访问。
原则8: 保持简单
通过对SAN管理单元进行设计,管理工作简化、出错的机率减少,可用性也由此得到提高。经仔细构思和实施的SAN设计可便于随时增加新的服务器和存储目标,同时用户不必头疼于复杂的Fabric架构路径。围绕多个SAN管理单元和SAN路由而设计的大型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更易于扩展,使得管理员通过可靠且一致的SAN设计战略即能满足其企业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