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之父胡正明谈人才培育
跳脱既有思维 培育人才不能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4322.htm面对当前产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胡正明呼吁政府应运用教育资源,提供符合产业现况需求的人力资源。 他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指出,在台湾已经建立具规模与国际竞争经验的私人企业之后,面对趋于白热化的全球竞争,台湾政府的产业政策思维,应跳脱当年扶植新产业的思维,要用教育提供符合产业现况需求的人力资源,从学校扎根培养专业,到企业解决困难的问题,让产业有合用人力继续成长。
他也呼吁学校未必要等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才开始行动,“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困难,能做的事要尽快进行。 ”例如,程序设计能力已被视为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不论是信息电子、先进科技或是音乐、设计、时尚等等领域,信息素养已被认为如同阅读能力一般,是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有鉴于此,胡正明任教的柏克莱大学电机与计算器系积极开设信息课程,在短短几年间,修课的学生从每学期3,000人增加至一万人,学生来自各种背景,不限理工科系学生。 胡正明强调,这样的成果不是来自政府政策或政府经费的挹注,而是系上老师知道学生的需求,于是想办法增加上课人数,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原本只能容纳数十人的教室,移到可容下数百人的大礼堂上课即可,不需增加大笔经费,也不需要增加师资,这些事不需要政府推动。 ”
胡正明在谈及国家产业发展时,字字句句无不殷切期许台湾各界能加快脚步做出改变,让产业可以加速向前迈进。 他具体建议政府需盘点台湾产业的人力供需缺口,藉此做为大专院校开设科系、决定招生名额以及课程规划的依据,如此一来,才能透过教育体系培养出真正符合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 刘炯朗则表示,大学应积极培育产业界所需的创新人才,深化产学合作,将研究成果实际商用化。
透过产业及教育政策 再创台湾辉煌
就整体产业来看,胡正明建请政府善用政策,他并直言政府应重视台湾的优势产业,不要过度地把宝贵资源放在热门新产业。 要用教育部与科技部的资源,为优势产业提供所需的人力。 要与经营市场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在合理时间里大量创造就业与经济效益,对国家经济提供有意义的改进。
政府若决定要创造新产业,可以用土地减税、贷款,但是不可将教育部与科技部资源分配偏重于新产业,如此会影响人才专长分配,而新产业发展有限,无法创造足够的就业市场,就会产生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因此他强烈建议政府应该针对产业需求人才进行调查,要让优势产业有足够人才继续成长,也要让年轻人学有所用,而不是沮丧失望。
他指出,不应该由政府决定要创造什么新产业,因为只要能创造附加价值与大量提供高薪工作机会的产业,就是好产业。 例如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台湾半导体及资通讯科技产业,就值得政府持续挹注政策资源,以强化在全球舞台上的领先地位,否则很有可能发生新产业不成气候,既有优势产业竞争力流失的双输窘境。
胡正明及刘炯朗寄望透过正确的产业及教育政策,台湾能持续培育出更多科技业杰出人才,一如历届“潘文渊奖”得主一般,能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做出卓越杰出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