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汽车电子七大关键词:ADAS、自动驾驶、ESP入榜
关键词六:电子车身稳定系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575.htm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博世称其为ESP,宝马称其为DSC,通用称其为ESC,其作用是提高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或者说是用来降低失控风险的。车辆电子稳定系统(ESP)是继车辆防抱死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之后车辆主动安全控制技术方面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提升。
车身稳定系统,是通过车上诸多的传感器,来“感受”车辆情况的,通常有四个轮速传感器分别监测各个车轮的转速,一个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检测司机打方向的情况,同时利用车身转角传感器监测车身的偏转。除了传感器还需要电脑来随时监测车辆的状况,从而对传感器作出正确的指令。

理论上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ESP只是一个辅助功能,受制于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轮胎极限,当车速过快或者失控严重时,车身稳定系统也将无力回天。不过目前该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是越来越成熟了,即便在冰雪路面上作用和效果都非常出色。正因为如此,如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把该系统作为汽车的强制标准配置。
关键词七:车联网
车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的主题。从2010年开始,似乎任何与汽车和通信相关的产品或业务都能够被冠以“车联网”的概念。车联网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义?
最初的车联网应用起源于电子传感装置、车载娱乐系统、车辆管理、交通管理等应用形式。如今它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相关汽车运行及驾驶数据,涵盖所有与汽车购置、驾驶、乘坐、保养、维修、社交、交易相关的商业模式的总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驾乘体验、提高用车效率、降低用车成本。历史对车联网的解读如下图。

说的通俗一点,地图是车联网的根基,车载系统、智能硬件是让车机连接网络的桥梁,云服务是一切功能的保障,内容和汽车厂商是功能落地的载体,而驾驶者则是车联网的最终受益者和反馈者。
如今,通信技术的升级将赋予车联网真正意义,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及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促进车联网行业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