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当“小三”:宝马与Mobieye的自动驾驶还能好好爱吗?
而英特尔在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据了解,英特尔将会组建一个百人规模的研发团队以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参与到此次的合作中。英特尔方面也希望有更多汽车厂商能与其合作。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7/293770.htm不过,对于英特尔加入宝马和Mobieye,Carlson颇感惊讶。他表示:当然,我们可以将一个平台想得很简单,英特尔处理器可以在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内与Mobieye处理器共同运作,但是目前它们还没有透露此方面的消息,因此我们还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宝马、Mobieye和英特尔的合作声明中并没有提到英特尔将会具体扮演何种角色,它们只是模糊地提到:英特尔将会带来全面性的技术,它将启动并连接数十亿智能连接设备,包括汽车在内。
一个较具说服性的说法是,英特尔将扮演的角色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不在于自动驾驶车辆内部;英特尔专用半导体市场首席分析师Luca De Ambroggi猜测,英特尔可能会负责自动驾驶车辆连接性技术部分,车辆与云端、物联网的连接部分,以及地图、AI应用程式所需的资料处理部分。总之,英特尔将会贡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长。
De Ambroggi补充道:“英特尔最近在德国举行国际超级运算大会时提到发布了代号为Kinghts Landing的新一代Xeon Phi处理器。1.5GHz的Xeon Phi配备72核,内建16GB整合式栈存储器,已经进驻许多超级电脑。
到目前为止,Intel在深度学习应用方面相对低调,但该公司显然希望新一代的Xeon Phi能进军快速成长、目前由Nvidia独领风骚的市场;Intel还分享了有4颗Xeon Phi完成Caffe Alexnet成像神经网路达到在10.5小时内处理13.3亿幅影像的训练成果,Maxwell的4颗绘图处理器达到相同成果则需要花25小时。
The Linley Group资深分析师Mike Demler也同意以上说法,他认为在宝马、Mobileye与英特尔的三方合作案中,英特尔的着眼点在于开发系统(如Nvidia的Digits工作站)以及资料中心。
Mobileye在合作发表声明中的用字十分谨慎,表示其演算法将部署在EyeQ处理器上,而英特尔平台上的演算法会需要共同开发。Demler指出,Mobilieye的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 (REM)技术需要与云端即时连线,英特尔应该期望在这个部分发挥作用。
英特尔的疯狂收购
其实,英特尔对汽车市场有着很大的野心,这已不是秘密。该公司已经拥有的车用技术包括Wind River的嵌入式作业系统、软体基础以及安全技术;而在最近这几个月,英特尔收购了更多车用相关技术。
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收购了自动驾驶车辆晶片安全工具公司Yogitech,同时旗下的Wind River事业部门则收购了Arynga。Arynga能提供符合GENIVI标准的软体,让车内计算机支持无线下载(Over-the-Air)更新功能。未来英特尔的全自动驾驶车辆晶片与参考设计,都会采用从这两桩收购案取得的技术。
之后,在5月底,英特尔宣布收购Itseez,一家利用为嵌入式系统与特制硬体提供电脑视觉演算法的公司。不过IHS Technology的De Ambroggi质疑,英特尔最近的收购全部加在一起,有可能反而会对其造成麻烦,因为与Mobileye之间的关系从伙伴变成了竞争者。如果真是如此,Mobileye能给英特尔多少信任?
还有其他未解之谜是,英特尔在与Mobileye、宝马的这场合作案,是否会让自家处理器成为自动驾驶车辆中的决策处理器?
英特尔发言人表示:“打造自动驾驶车辆非常复杂,而英特尔可提供从Atom到Xeon等不同规模运算性能的处理器,总计可达到100 万亿次浮点运算功能,且不需重写代码。但与”Intel inside”理论相悖的是,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在汽车应用市场上的表现差强人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