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补贴下 中国芯片业能否重振旗鼓?
重点扶持国有领军企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6804.htm在我国早年推动国内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照明灯行业发展时曾遇到一个令人尴尬的境遇:为大量本土企业提供了巨额资金补助,但最终换来的却是产能过剩和价格大跌。
而此次政府从中学到了教训,开始尝试将资金集中投放到少数的几家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上:
上海的中芯国际,成为重点扶植的芯片制造商
深圳的海思半导体、北京的紫光集团,成为少数获得重点扶持的芯片设计公司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当属紫光集团。

这家昔日从清华大学分出来的企业,在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连续完成了三次国际并购和一次外资入股:
2013年12月,紫光集团斥资18.7亿美元收购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通信基带芯片设计企业——展讯通信公司;
2014年7月,紫光集团斥资9.07亿美元收购国内排名第二的通信芯片设计企业——锐迪科微电子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
2014年9月,Intel向紫光集团旗下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子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购得20%的股权;
2015年5月,紫光集团斥资23亿美元收购原惠普旗下华三通信公司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器和技术服务业务的51%股权,成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军企业;
2015年10月,紫光集团成为世界存储巨头美国西部数据公司和全球封测龙头企业台湾力成的第一大股东,向存储领域进军;
2015年11月,紫光集团宣布将在未来斥资130亿美元建设一座大型存储芯片工厂。
正是这些大手笔的投资收购使得紫光集团一步一步成长为芯片行业中的领头羊,成为了Intel在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对手。
掀起芯片行业收购潮
其他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大肆进行芯片行业的收购:
2014年12月,芯片封装公司长电科技以18亿美元购得新加坡芯片企业STATS ChipPac的控股权;
2015年5月,国有企业建广资产管理公司也以同样的形式收购了荷兰恩智浦旗下的一个部门(生产手机基站芯片);
2015年12月,华润集团旗下的财团也向仙童半导体发出了2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而在这场针对国外芯片企业的收购潮中,紫光集团显然起到了主导作用。
“很多人都怀疑我是政府的‘白手套’,但其实我们的的确确是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赵伟国
这种辞令虽然淡化了紫光集团在政府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但显然该公司在这轮收购潮中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因为在后续的对话中,赵伟国还透露:紫光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砸3000亿人民币(约合450亿美元)用于收购投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想象紫光集团自己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

与收购海外消费品牌不同的是,在收购半导体行业的时候并不总是能够受到对方的欢迎:
2015年7月,紫光集团斥资230亿美元收购镁光科技,但因遭到美国政府反对投标失败。
2015年11月,紫光集团向韩国企业SK海力士发出的收购要约也同样遭到了拒绝。
2015年12月,紫光集团虽成功收购了台湾矽品科技25%的股份(芯片封装和测试公司),但也导致日月光(ASE)半导体的竞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