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嵌入式语音存储系统设计
3.3 IDE硬盘控制模块
IDE接口是硬盘和光驱普遍使用的外部接口,接口采用16位数据总线并行传送,体积小、速度快,兼容性强。IDE接口主要有可编程输入输出(Programming Input Output,PIO)和直接内存访问(Direct Mcmory Access,DMA)两种传输模式。PIO模式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数据传输速率较低;DMA模式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设置,系统资源占用少、执行效率较高。本设计选择DMA模式。
S3C2440A与硬盘接口如图5所示。其接口信号分为片选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3个部分。硬盘上寄存器分为两组,分别由/CS0和/ CS1选中其中的一组,A0~A2引脚用于组内寄存器寻址,包括数据寄存器、错误寄存器、扇区计数器、扇区号寄存器、低柱面号寄存器、高柱面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命令寄存器。数据线D0~D15用于数据的双向传输。/DIOR、/DIOW是读写控制信号;/Reset是硬盘复位信号;DMARQ(DMA请求信号)和/DMACK(DMA应答信号)是专用于DMA模式的信号。
4 系统软件实现
4.1 语音数据的采集
语音采集部分主要是完成UDA1341TS驱动程序的编写,其初始化相关代码如下:
端口初始化包括L3总线接口和I2S接口的设置,首先将与L3接口相连的通用I/O口GPB2、GPB3、GPB4设置为输出模式,然后设置与I2S控制器输出信号相关的GPIO引脚,将GPE0~GPE4这5个引脚设置为I2S接口的信号模式。UDA1341TS芯片初始化部分包括L3接口时序和协议的模拟,完成采样速率、数据格式等参数的设置。系统采样速率为8 kHz,使用时钟为384 fs,数据输入格式设置为MSB-Justifled模式。接下来通过“audio_init_dma()”申请DMA通道,输出音频缓冲区的DMA通道设为通道2,输入音频缓冲区的DMA通道设为通道1。若初始化失败会返网相应的错误标志,初始化成功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4,2 IDE接口函数
硬盘驱动程序实现分为设备初始化、打开设备、设备I/O操作和释放设备等几部分。要完成硬盘数据交换的工作,就需要对寄存器进行频繁的读写操作,为了方便在程序中的调用,把这些和硬件操作密切相关的操作都写成了接口函数,其函数说明略——编者注。
4.3 系统主程序流程
主进程开始后首先初始化采样参数,包括采样速率、采样点数、数据存储格式及采样通道,若初始化不成功会返回相应的错误标志,并作出相应的出错处理,成功后可继续下一步操作。然后通过键值判断数据的存储区是选择Flash还是选择硬盘,并初始化相应的存储区,这是保证系统在没有外扩硬盘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行,只不过是数据存储量较小而已;若选择操作硬盘,但硬盘未连接,仍然会返回相应的错误标志,并进入出错处理函数继续执行。接下来根据键值判断是否进行压缩处理,若进行压缩处理,则相应的编解码标志置位;根据该标志确定是否启动编解码进程,即系统能存储未压缩的数据,也能存储压缩后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启动A/D转换进程并进行语音数据的存储,相当于录音的过程;数据存储完成后,即录音结束后,启动D/A转换进程进行语音播放。录音和播放可以同时进行,为了测试方便,这里把这两个过程分离开来。
总的来说,系统主进程创建了A/D、D/A转换进程和编解码进程,结合Linux的共享机制和进程间通信等手段,实现了语音信号的采集、压缩、存储、回放等环节。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略——编者注。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