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基于ISO14443A协议的RFID芯片模拟前端设计

基于ISO14443A协议的RFID芯片模拟前端设计

作者: 时间:2011-07-26 来源:网络 收藏

3.3 数据发送
图5为数据发送电路,即调制电路。卡发送到读卡器的是载波为13.56MHz,数据率为847kb/s的幅度调制信号。此电路的原理是采用负载调制的方法达到要求的幅度调制的目的。当不需要发送数据时,数据线为0,RF1、RF2为13.56MHz的载波。需要发送数据时,数据线为847 kHz米勒编码的方波。当数据为0时,RF1、RF2上的正弦电压幅值较大。当数据为1时,M1打开,将RF1、RF2上的电压拉低,即RF1、RF2上正弦信号的幅值变低,数据的变化会导致RF1、RF2上载波幅值变化,从而完成数据的发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6001.htm

f.JPG


卡向读卡器发送数据时,系统上作出了优化,使电路的变得简单可靠。当发送数据1时,由线圈耦合过来的能量大部分由M1释放,从而导致用于正常工作的能量变少,使不能正常工作,交互失败。所以,当向外发送数据时,软件使内部嵌入的8051处理器进入休眠模式,降低整个芯片的功耗,从而使芯片安全渡过电源不足的阶段。

4 仿真与测试
图6为仿真结果,卡与读卡器的交互分为3个阶段:
①二者无数据交互,此时卡开始上电或者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此时电源电压稳定;
②接收数据,线圈发出的上是100%的幅度调制信号,DATA_IN为解调后的数据;
③发送数据,卡产生的DATA_OUT是847 kHz的方波,对线圈上的电压进行负载调制,调制后线圈上的电压信号是幅度调制信号,这些信号会被读卡器耦合并解调。

g.JPG


在整个交互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稳定。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结语
本文讨论了芯片的实现方法,在电源产生、数据收发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并且从整个系统上作了优化,简化了,使整个系统更可靠。该芯片已通过小额支付与门禁系统的实验室测试,其对恶劣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需要进一步测试与改进。

模拟信号相关文章:什么是模拟信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