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
为给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创业和产业化提供场所,CIIIC管委会规划建立了15万平方米的ICT总部基地银荷大厦。该项目包括五座产业楼,已顺利完成封顶,预计2010年年底投入使用。目前,银荷大厦可用于办公的空间已全部完成招商,入驻企业43家,产业聚集效应明显,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8164.htm华芯:兴建山东第一条12英寸线
一条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除了包括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分支产业外,还包括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关键材料生产等相关支撑产业。如果按照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划分,可简单划分为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制造业,其中制造业又衍生出代工业。目前美国仍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和创新的发源地,全球前20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大都在美国。集成电路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中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是目前世界集成电路代工企业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以芯片封测为主,设计、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上游,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值的新兴产业。与集成电路制造相比,设计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可发展性更加良好。“十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销售额以年均超过50%的比率高速增长,这在全球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中也相当罕见。
业内专家认为,从我省目前基础和优势看,应把集成电路设计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原材料生产加工带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封装测试业的发展。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是省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载体。这家鲁字号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成立不到两年时间,拿出的成绩单让人十分惊喜。成功推出中国第一片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打破了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产品完全依靠进口存储器芯片的历史。
山东华芯成立于2008年5月,由浪潮集团和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市高新控股集团公司,为发展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专门成立,主要负责与山东省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相关的各项工作,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落户于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据介绍,山东华芯的目标是通过与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厂商的战略合作,建设并运营世界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逐步打造以存储器及相关产品为主的集产品设计、工艺研发、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与中国电子信息整机厂商形成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条,促进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产业由大变强。
2008年11月,山东省政府将12英寸线作为首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列入“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8000亿元计划之中。华芯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在全球三大存储器厂商之一的德国奇梦达公司破产之际,快速出手,于2009年5月成功收购了其独资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使得中国企业拥有了与国际先进工艺水平同步的一流动态存储器芯片设计开发团队。在此基础上,华芯组建自己的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其中部分研发人员入驻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并已开展实质性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研发中心计划在未来的3年中,分别完成IP(知识产权)核及存储系统芯片前端逻辑设计、IP核及存储系统芯片前端功能验证、SoC(系统级芯片)设计与验证、后端设计(物理实现)、MPW(多项目晶圆)验证、IP核及存储系统芯片测试及设计改进、系统软件设计和应用验证及产业化示范等工作,最终实现市场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的目标。
首个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平台投用
去年底,我省首个省级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平台在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投入使用。以后,省内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团队再也不用东奔西走、可以在家门口安心搞设计了。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了若干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措施。省政府于2008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SAICT),设立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推进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在内的信息通信领域科技创新。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将集成电路(IC)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遵循“政府主导、高端引领、公共服务、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全省转方式调结构需要、面向集成电路重点产业推进、面向高端设计团队需求,着眼于集成电路领域前沿技术,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形成研究院IC平台建设方案。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研究院IC平台建设,省经信委、CIIIC管委会等部门也先后投入1000万元对平台建设予以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