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老兵戴辉:华为的芯片事业是如何起家的?

老兵戴辉:华为的芯片事业是如何起家的?

作者:时间:2018-09-13来源:最牛博弈收藏
编者按:美国对中兴的芯片禁供,导致偌大的中兴瞬间休克。一时间全体国人恶补芯片知识。经此事件,大家都知道了基础技术的重要性,那么华为的芯片是怎么起家并且做到顶尖水平呢?

  海天出版社约我写《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挖掘出的“黑”历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91837.htm

  今年适逢集成电路发明六十周年。1958年,Jack Kilby(德州仪器科学家)与Robert Noyce(仙童科学家)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制作在一小块晶片上。后者基于“硅”的集成电路技术,造就了“硅谷”!

  我们经常会提到半导体(semiconductor)、(chip)、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超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等四个名称,其实通常指的都是ASIC。

  1991年,徐文伟牵头做出了第一颗ASIC

  集成电路发明32年之后的1990年,我踏入了东南大学的校门。

  此时,自控系硕士毕业生徐文伟(“大徐”)刚刚去了深圳,在鼎鼎大名的港资企业亿利达从事高速激光打印机的开发。电路设计和汇编语言是他的强项。

  1991年,徐文伟因其杰出的硬件设计能力,被隔壁一家名叫“华为”的startup一眼看中,于是被小老板任正非“忽悠”了过来。亿利达不开心,搞了点震,大徐还吃了些苦头。

  那个时候,离开知名港企加盟前途未卜的小公司,委实需要巨大的决心。同为亿利达工程师的高梅松,在听了小老板任正非描绘的玫瑰般梦想后,不为所动,一笑置之!

  1991年的照片,任老板连像样的皮带都买不上啊

  当时的华为刚结束代理生涯,研发用户交换机HJD48,郑宝用负责整个系统的开发。

  大徐来了之后,建立了器件室,从事印刷电路板(PCB)设计和设计。

  恰在此时,集成电路行业已经有了伟大的变革,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先生打破了大一统的格局,初创企业也有机会设计芯片了!

  半导体诞生之初,Intel、IBM等少数美国公司包揽了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所谓IDM集成设计与制造),初创企业根本无法插足半导体行业。

  大一统的局面被台积电的张忠谋先生终结了。1987年,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迅速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他开创性的定义了Foundry(芯片代工厂)这个行业,将设计和生产分开,为初创企业开辟了生存空间。

  从此后芯片设计企业只需要做轻资产的无晶圆设计(Fabless Design),拼的是人才、知识和市场;生产(包括流片)环节就外包给台积电这样的Foundry。大陆最有名的是中芯国际,但加工精度不及台积电。

  北方的联想在总工倪光南的指导下,自主研发了五颗ASI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成功地应用于汉卡、微机和汉字激光打印机。1990年,他们的当家产品联想汉卡(7型),就使用了自研的ASIC,奠定了联想的江湖地位。

  倪光南展示采用自研ASIC的激光打印机

  交换机上数量最大的器件是用户板,一块板接8或16对用户线,接口控制和音频编解码(CODEC)芯片用量很大。如果使用大家都用的通用芯片,产品就会陷入价格战的汪洋大海中。要生猛甩开竞争对手,只能开发自己的芯片。

  大徐首先在PAL16可编程器件上设计自己的电路,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如果有问题还可以修改。等到成熟之后,再将可编程器件上的方案,委托一家拥有EDA能力的香港公司设计成ASIC芯片后,去德州仪器(TI)进行流片和生产。

  代价是不菲的,一次性的工程费用就要几万美元。90年代初有外汇管制, 外汇额度非常稀缺。这今天看来是区区小钱,当时任老板可是左思右想才痛下决心拍的板!

  当时华为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任正非不得不借高利贷投入研发,他曾站在六楼办公室的窗边,说过这样一段话:“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大家日以继夜的埋头苦干。每天晚上9点许,任正非都会提着一个大篮子,装着面包和牛奶,前来劳军。

  天佑华为,一次流片成功!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可见兄弟们的武艺高强。

  就这样,1991年,华为首颗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ASIC诞生了,这就是华为芯片事业的起点!

  1994年访问美国,左起刘启武、李一男、杨汉超、徐文伟、郑宝用、黎健、毛生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华为 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