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TSMC的40nm工艺已经达到极限

TSMC的40nm工艺已经达到极限

作者: 时间:2009-07-16 来源:ic37 收藏

  我们已经听到太多关于在其40nm工艺上提升良率的难处,在这篇文章里,我从这些消息里进行揣测,并推断出是什么原因阻止晶圆代工厂获得可接受的良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6303.htm

  最近,关于在40nm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超级低的良率的传言很多,这个传言最初的来源是FBR Capital Markets的Mehdi Hosseini写的一篇报告,而EE Times的编辑Mark LaPedus引用了Hosseini的说法,“我们相信良率低到了20%到30%”。两家图形芯片巨头和其他的大客户对该情况非常不满意,而TSMC也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承认了要在40nm提升良率“非常有挑战性”。

  根据这篇报告,Hosseini还推测张忠谋(Morris Chang)回归晶圆厂参与日常工作主要是40nm工艺的低良率造成的,但其实并没有人会怀疑蔡力行(Rick Tsai)博士在处理这种情况下的管理能力。这样看来,这样做最有可能的目的是消除市场的恐慌。

  正如我的一个同事指出的,这是新的工艺下进行ASIC设计时出现的很自然的现象。虽然北电(Nortel)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但如果你报废了你四分之三的产品,你还怎么做生意呢?看看北电现在的情况吧。当然,我只是开个玩笑,北电的管理层不需要那么多技术问题就能让公司垮掉。

  我的问题是:“在一个工艺节点成熟之前,一家无晶圆公司就贸然进入,他能获得什么呢?”另一个消息可靠的同事说是Nvidia的客户逼着Nvidia采用该工艺的,他们认为工艺节点的缩小将有助降低Nvidia的的生产成本,也许今天不行但接下去一定行。当然,这些客户并不理会,如果Nvidia等到TSMC可以提供更高的良率时再进入,这样可以节约多少成本。

  这与DigiTimes对Nvidia转移到40nm工艺的报道不谋而合。Nvidia目前转移到40nm的产品是只为OEM做的,他们自己品牌的产品会在迟一些的时候转移过去。

  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强调良率提升“挑战”的可能的信息来源。经过同事们的内部投票和外部网络包括LinkedIn的调查,主要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下面四点:

  • e-SiGe 源极/漏极的采用
  • low-k互联堆栈的力学稳定性
  • 粒子控制(Particle control)
  • 孔栅(Via fences)

  粒子控制一直都是一个问题,所以那只是一个假设。我认识的人没有谁能够说清楚内部的信息,所以也就无从得知。类似的,没有人确切知道TSMC是不是首次采用了e-SiGe。

  但对TSMC 40nm工艺制造的两款完全不同的芯片的分析显示,在后端制造上还是不一样的。Semiconductor Insights高级工艺分析师Xu Chang已经彻底地分析了Altera Stratix IV和Nvidia 两款40nm芯片。这两款TSMC制造的40nm产品因为应用的不同有细微的差别。Altera PFGA采用宽松的设计规范,采用更大的门长度和更厚的门氧化物。然而,该裸片体积差不多是GPU的三倍(大概400平方毫米),这增加了消除粒子失效的机会。更小的GPU设计性能更高,但结果是必须承受低良率的可能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TSMC 40纳米 GP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