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山寨”式颠覆

“山寨”式颠覆

作者: 时间:2009-04-20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收藏

  具体到“”制造中,可能每一种解释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在南方(特别是早期的香港)特指那种藏身于繁华市区之外的小工厂,这些工厂通常也离政府的监管比较远,各方面的成本都很低,可以获得较大的成本优势,这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很相似;至于“山中的强盗”,他们本来就是一群主动或被动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人,而这与“”对传统制造的破坏性又很吻合;“模仿”则是很多新兴市场在起步时都难以摆脱的宿命,因为这是成本最低、又最快追赶发达国家的途径,而“山寨”制造本身的草根性也使其一直是一个现实,但“模仿”与“抄袭,假冒”又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后者,无论是业界还是中国政府都持明确的否定立场。而对于其他几种情况,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612.htm

  无论你持哪种观点都无关紧要,真正让“山寨”产生巨大冲击力的那些因素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对诺基亚们而言,“山寨”最大的杀伤力是它在价格上的超预期的低廉(一般是诺基亚等公司同样配置产品的1/10到1/3),这个价格相对于它所瞄准的目标用户群——主要是第一次购买的低收入群体而言,足以使它们忽视“山寨”机质量和服务的不足。其次,是“山寨”们对新的趋势和用户需求都反应高度灵敏,它们一个月就能推出一款产品,而诺基亚们可能动辄半年以上,这让“山寨”们可以将当成时尚消费品去卖,比如奥巴马正式就任美国总统时,中国的“山寨”手机公司则在他父亲的出生地肯尼亚推出了一款奥巴马手机,机身背面印有大大的“OBAMA”字样,下方还搭配印上奥巴马竞选时的标语“Yes We Can”,而价格只有约30美元;又比如,太阳能公司的股价在全球牛气冲天时,它们就推出号称装载太阳能电池的手机;北京奥运会来了,它们又推出了鸟巢或福娃造型的手机。

  个性化与低价,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如何在享受大规模制造的成本和效率优势的同时,对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始终做出高效回应?以“山寨”手机为代表的中国“山寨”制造似乎找到了一种答案。

  在手机市场上,“山寨”之所以令人望而生畏,最初只是因为它的价格极具杀伤力,不仅让大量过去用不起手机的人用得起,甚至令有经验的消费者对手机“性价比”的心理底线被彻底打破。随着“山寨”们日趋成熟,其中不乏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天赋的佼佼者,后者则可能更出诺基亚们的意外,这使得一些诺基亚等公司的原有用户——白领,也开始购买“山寨”手机,因为它们的设计和功能实在太诱人,价格也可以支持他们随意更换,这为“山寨”们赢得了很多过去作为诺基亚们老巢的一线城市市场。

  在表现出惊人潜力的同时,在包括手机在内的更多领域,“山寨”现象也在引发争议。“山寨”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是缘于“草根性”中蕴含的不受拘束的创造力,还是由于“在野”状态下更容易回避那些其他企业无法回避的成本和限制?

  “山寨”的生命力根植于哪里,这个答案可能仍然无法使人们对这个新生事物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但是却能帮助那些越来越多地面对“山寨”诱惑开始动心、思考自己是否该选择“山寨化”路径以求颠覆行业壁垒的中国企业,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判断依据——在怎样的产业条件下,山寨能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工具?它需要哪些外在要素的匹配?它在时间上的有效期有多长?

  “山寨”的加减法则

  为什么在研发能力和制造规模上都无法与传统手机巨头抗衡的“山寨”手机,能够以如此不可思议的低价格实现灵活高效的个性化创新?



关键词: 山寨 手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