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气数将尽?
而英特尔高管口中常补充的后半句“价格不变”,摩尔当年也没说过.他根据1965年至1970年的走势倒做过预测,他说,1970年,每个芯片成本是当时的1/10.即使如此,计算下来,平均每年下降仅37%,并非“一半”.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509.htm中芯国际董事长王阳元对此揶揄了一下.他说,结合英特尔最初的处理器晶体管价格,如果严格按英特尔官方的完美表述来计算,“到2010年,1美元可以买1万辆汽车”.
台积电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张忠谋去年对CBN记者表示,半导体技术的创新正相对“变窄”,摩尔定律不是技术定律,而是“经济效益理论”.
拯救或抛弃
摩尔定律已淡去神话色彩,人们开始焦躁地等待有人来延续它的生命,而更多人试图开始创造新的生命.
“半导体制造已转向新材料、原理创新的革命时代.”莫大康对CBN记者说,寻求替代材料的努力,反而多集中于非半导体领域,因为半导体制造业所涉领域较广.
看起来已经有了一些新材料与新技术.IBM研发部高级副总裁John Kelly说,已经拥有更多替代品.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总裁George Scalise前不久表示:“现在已处于挑选候选者的阶段.”
一种新的替代技术名为“自旋电子”.它借助电子充电与旋转来存储信息,采用这一方法可减少耗电;另一种是采用纳米技术,在两个碳分子之间悬浮单个金属原子,通过金属原子左右运动控制电流开关.莫大康表示,目前“碳纳米管”技术,即将一种特殊碳原子组合成管状的技术,已经可以按不同配置,制造“逻辑门”了.
而另一技术大佬IBM则正借生物领域的研究向芯片延伸.DNA、蛋白质等具有自发性组织能力的物质或许扮演未来关键元器件革命的角色.
“英特尔的技术人员,很多也都是玩原子的.”英特尔中国大区杨叙对CBN记者形象地说.
而这还需要伴随着生产设备的升级.莫大康表示,工艺越先进,制造成本越高,其中的设备研发成本也日益高昂.真正能承担起几十亿美元甚至更高研发费用的,只有IBM、英特尔、三星、美国应材等有限的企业,而产业分工又让它们各自十分谨慎.
贝瑞特则寄希望于未来的奇迹.谈及困局,他说:“每当我们感到山穷水尽之时,总会有聪明的工程师来解围.”
但上述新技术都还停留在实验阶段.而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用,在计算机领域,至少要花10年工夫,留给摩尔定律表演的时间不多了.但愿芯片业的人们,尤其是英特尔人不要陷入信仰危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