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军:系统厂商产品能否吸引消费者是ARM最大挑战
“ARM”既是一个公司的名字,也是一种处理器的名字,还是一门技术的名字。全球33亿手机用户里面,90%中央处理器的知识产权来自于ARM公司;全球提供CPU的公司至少有20家,ARM是其中全球半导体知识产权第一大公司,占整个市场的1/4;这些数据是从ARM中国公司总经理谭军的谈话中得来的。在近日硅谷动力记者对谭军的采访中,谭军表示ARM在中国已经进入收获期,今后几年ARM在中国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芯片公司,而是系统厂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83093.htm全世界半导体行业、集成电路行业,去年的市场达到2500亿美元,其中半导体知识产权市场大概不到20亿,这20亿里面ARM占1/4左右。全世界还有很多公司跟ARM竞争。ARM的优势在哪里?谭军称ARM优势有三个:第一个很好的技术产品,第二个业务模式,第三个是生态环境。ARM的技术优势:“我们中央处理器比别人更低功耗、高性能。”但是大家会发现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他们要做一个比ARM好的中央处理器不难。谭军谈到ARM第二个优势还在于ARM有一个很好的业务模式:“英特尔、高通做的CPU只能自己做,不能卖给别人,但是我们是卖的,所以业务模式是我们的优势。”生态环境是谭军谈到的ARM第三个优势,生态环境的含义“就是支持我们体系结构的芯片公司、操作系统公司、工具公司,还有工程师。”在谭军看来,ARM的竞争对手也许能够把三个里面一个两个做得好,但是把三个做得好就很难。因为把三个做得好需要有利润支撑:“很多公司看ARM成功以后,加入半导体行业,一直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研发,没有研发就不能把三个都做好了。所以要把三个都做好很难。”
“ARM现在在国内已经有40家公司获得知识产权授权,还有很多公司已经有量产了,他们成功了以后,就会交钱给我们版权费,所以我们就收获了。”谭军称ARM在中国进入收获期,说明ARM中国客户成功了。今后几年ARM在中国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芯片公司,因为中国芯片公司量很大,接近500家,“真正难的是系统厂商。”谭军认为:“他们怎么能够使手机能够像IPHONE、三星这种手机一样吸引消费者,能够卖出价格来,而不是卖出低价,这是难的。”如果中国系统厂商起不来,压力会给芯片公司,永远是廉价的芯片,导致视芯片厂商为客户的ARM业务萎缩。
最后,谭军表示:“2008年ARM重点要花更大精力跟系统厂商合作。我们从去年开始在国内扩招系统厂商的队伍,包括小杨也加入我们队伍,我们希望能够跟TCL、长虹这些系统厂商有业务关系,希望提高他们的研发能力。”通过ARM的工具、软件、第三方生态系统,提高系统厂商的研发能力,这样使得系统厂商产品稍微增值。只有中国系统厂商起来以后,中国的芯片公司才能起来,中国芯片公司起来以后,ARM在中国才有更大的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