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崛起之路:从参与者变成制定者
编者按:中国“爆买”全球,先入股美商、吃下新加坡公司,再挖台湾人才,从山寨大王摇身一变,中国开始同时扮演游戏参与者与规则制定者的双重角色,对全亚洲而言,无法回避,大陆半导体的崛起要重新审视了。
错位、跨界、打群架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169.htm即使短期内混不了色,但台湾企业似乎都有共识:最好的应变方法是“错位”,而非避战。
以群创为例,段行建过去打出错位竞争策略,避开和中国竞争对手在主流尺寸的正面冲突,另辟利基尺寸市场。他更结合中国下游电视品牌厂合作,确保面板出海口。“像TCL、海尔都有拿群创面板,台湾厂的质量一直比中国厂好,”陈清文说。
TCL旗下就有华星,是群创的头号竞争对手。它却也跟群创买面板,体现了竞合时代,敌人与朋友间的微妙关系。
跨界寻找合作伙伴,也成为面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可能出路。
看好2020年5G带来的物联网商机,联发科并不排除结合中国平台业者,如阿里巴巴、腾讯,搭着中国大鳄发展物联网应用所需的晶片,抢进庞大的中国市场。
“无论什么颜色,谁愿意给你最好条件,让你获利最好,台湾就和他合作,”陈清文强调,“台湾供应链面对的是全球。”
面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许多台厂也准备“打群架”应对。
电子媒体就认为,面对新产业,台湾应该善用岛内城市练兵,然后带著有实绩的技术,到中国、东协等其他国际市场,参与产业与技术的角逐。“台湾面积小、人口密度高,拥有全球最佳的内需市场和试验场,”黄钦勇说。
面对竞合的未来,找对伙伴,让自己变强,台湾永远有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