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的革命:SiC与GaN的共舞(二)
导通电阻降至1/20以下
SiC制SBD的普及出现曙光,而SiC制MOSFET的开发焦点则是如何发挥SiC的出色材料特性。其中,为减少导通时的损失而降低导通电阻的研发正在推进之中。目标是将导通电阻降至Si制功率元件的1/10以下。
罗姆2011年12月发布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沟道型MOSFET。通过减小通道电阻及基板电阻,降低了导通电阻,从而在耐压600V下实现了0.79mΩcm2的导通电阻,在耐压1200V下实现了1.41mΩcm2(图1)。据该公司介绍,与原来的硅制MOSFET相比,导通电阻不到1/20,与已量产的SiC制MOSFET相比也不到1/7。
图1:在耐压600V下导通电阻低于1mΩcm2
罗姆试制出了在耐压600V下导通电阻低于1mΩcm2的沟道型SiC制MOSFET。与该公司的原产品相比,通道电阻约降低了80%,基板电阻约降低70%,导通电阻还不到一半(a)。通过采用栅极和源极都形成沟道的“双沟道构造”,减轻了栅极部分的电场集中效应(b)。
罗姆表示将在争取2013年度内使沟道型SiC制MOSFET实用化。
内置回流二极管
在提高SiC制MOSFET性能的同时,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抑制采用SiC制功率元件时的成本增加的研发也在进行之中。
典型例子是松下2011年12月作为研发成果发布的内置有回流二极管的SiC制MOSFET。该产品通过内置回流二极管来减少逆变器电路中的部件数量,从而实现了电路的低成本化及小型化。
此前,MOSFET内置的二极管启动电压高达约2.5V,难以达到实用水平。而松下的试制品将该电压降低到了0.5V。而且,据松下介绍,SiC制二极管的温度特性优于普通SBD(图2)。尽管松下没有具体的商业化计划,但估计约两年后可以解决实用化所面临的技术课题。
图2:温度特性优于SiC制SBD
松下试制出了内置有回流二极管的SiC制MOSFET。据该公司介绍,与普通的SiC制SBD相比,内置二极管的温度特性十分出色。获得某一电流输出值所需要的正向电压在高温下也不易发生变化。
氧化镓比SiC耐压高且损耗低
“实际上Ga2O3是很有意思的材料”(熟知功率半导体元件的研究人员)。
与正作为新一代功率半导体材料而在推进开发的SiC(碳化硅)及GaN(氮化镓)相比,因有望以低成本制造出高耐压且损耗低的功率半导体元件(以下称功率元件),作为氧化镓一种的β型Ga2O3吸引了众多目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