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你用的PC和手机,原来有很多都技术都源自于Ta

你用的PC和手机,原来有很多都技术都源自于Ta

作者: 时间:2018-08-06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收藏
编者按:对于英特尔公司,大家可以不了解它,也可以不喜欢它,但不能无视它,到今天为止我们每个人每天使用的PC、手机以及背后的云服务中都少不了英特尔处理器及英特尔技术的支持。

  ·通用的始祖——英特尔4004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0058.htm


image.png


  在推出SRAM及DRAM芯片的同时,英特尔1971年推出了第一款4004,这是一款4位,它不是英特尔为自己需求开发的,而是给日本Busicom公司的141-P桌面计算器定制的,英特尔首次把计算单元、内存芯片整合到一个集成电路上,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MHz。

  也许是预感到了通用处理器未来的潜力,英特尔公司随后花了6万美元买回了4004处理器的授权,还把Busicom公司协助开发4004的日本籍工程师挖到了英特尔公司,随后英特尔又在1972年研发了8008处理器,这是一款8位处理器,并首次使用了处理器指令集。

  1974年8080处理器横空出世,集成了4500个晶体管,每秒运算29万次,性能是前代8008的10倍多,但它更重要的价值是首次带来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处理器体系,这也为以后的8086处理器奠定了基础。

  Pentium处理器登场——奔腾时代开始了


image.png


  自从8086处理器成为当时的标准之后,英特尔又先后推出了80286、80386及80486处理器,性能不断提升,不过英特尔的烦恼也不少,因为当时逆向仿制英特尔处理器的公司太多了,除了AMD是拿到了正规X86授权的,其他如摩托罗拉、Cryix、国家半导体等公司都是逆向破解英特尔处理器,然后用更低的售价来跟英特尔抢市场。

  英特尔当时想申请X86的商标,但是数字不能被申请为商标,所以英特尔在1993年推出了Pentium处理器,其中的Pen就是拉丁文中的“5”的意思,ium则是化学元素常用的结尾,它的中文名叫做奔腾,这个名字不论音译还是意译都很有意思,当然了很多人习惯性叫第一代奔腾处理器为586,只不过这可不是官方叫法。

  第一代Pentium处理器架构代号P5,频率有50、60、66Hz,晶体管数量310万个,制程工艺为0.8um,核心面积294mm2。后续又衍生出了多种产品,包括Pentium MMX、Pentium Pro、Pentium Mobile等等。

  半导体工艺——英特尔领先的关键因素


image.png


  英特尔的创始人提出了半导体业界的黄金定律——摩尔定律,英特尔也是一直是摩尔定律最坚定的维护者,那么英特尔是靠这么来支撑这个定律的呢?那就是英特尔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最初成立时英特尔也是需要别的晶圆厂加工芯片,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英特尔1972年在马来西亚槟城设立了第一座晶圆厂,英特尔386时代以来又在美国、以色列、爱尔兰等地建设新的晶圆厂,又在中国、哥斯达黎加、越南等地设立了封装厂,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晶圆生产、封装测试能力。

  除了掌握设计、生产、封装全产业链优势之外,英特尔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上一直是领先其他公司的,被誉为地球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在这方面,英特尔前几年提出的Tick-Tock战略最为明显,一年升级处理器架构,下一年则升级处理器工艺,类似钟摆的滴答声,两年一个周期,间隔升级工艺与架构。


image.png


  英特尔制程工艺上的领先优势在22nm 3D晶体管工艺上达到了巅峰,当年IVB正好处于Tick工艺升级阶段,它使用的就是22nm 3D晶体管工艺,由于优异的性能,英特尔称其为Tick+,意味着它超出了正常的水平。

  英特尔说的3D晶体管工艺就是现在业界再用的FinFET鳍式晶体管,英特尔在2012年量产FinFET工艺的IVB处理器,三星最早量产14nm FinFET工艺的时间是2014年,台积电要更晚一些,英特尔的领先时间确实有两年之久。

  不过在14nm节点及之后工艺上,英特尔工艺升级的速度就慢下来了,被台积电、三星反超,但是英特尔在技术上依然有优势,其10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达到了每平方毫米1亿个,这个水平相当于三星、台积电的7nm工艺,所以说英特尔在技术水平上还是有底气的。



关键词: PC 手机 处理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