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业界动态 > 中国芯生:十论中国芯未来之路

中国芯生:十论中国芯未来之路

作者: 时间:2018-05-09 来源:中关村在线 收藏

  对于我这个在IT行业做过40多年厂商、用户、记者的人来说,对于目前中国生芯养芯也非常着急,甚于认为这是中国IT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尽管我一周前写过一篇《别时空错乱瞎评芯》得到众多读者们正面的支持和一些人的反驳后,我仍觉得好多话没说完,经过上周的采访、查阅资料、反复思考后,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从头评论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805/379620.htm
中国芯生:十论中国芯未来之路

  5月3日下午3点一5点我采访企业家的企业家(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左一)

  以下内容从十个方面与柳传志共同论证:

  1、当年有生产许可証才能做PC

  2、有主板才能做品牌

  3、有品牌有主板才能装芯

  4、全球一体化垂直分工,没分工到芯

  5、芯要有量才有质才有价格

  6、产业重直生态成立才可生芯

  7、现在有国内巨大市场支持养芯

  8、民营企业做芯三理由

  9、技术路线确定

  10、BAT做芯但必不做整机

  先有自我品牌才能承载芯

  我特别欣赏“历史永远是新闻的背景”这句话,一个人对待任何什么事件要下结论前,如果没有历史背景的交待,整个事件就成了无厘头。

  PC生于1981年lBM公司,80年代中末期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国家队长城集团是中国最大最有实力的计算机公司,联想及其非电子部所管的企业并没有国家计算机生产许可证,柳传志带领联想公司(早期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不可能做计算机,只有先做汉卡和主机板。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展会叫comdex,这个展会到80年中末期没有中国厂商参展踪影,在1989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omdex展览会上,一位中国行业领导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联想的主板上前询问:为什么国内这行业没听说过你们,展台工作人员只有如实回答,回国后才开始着手给联想办了生产许可证。90年代初联想品牌电脑。

  美国之所以能够产生英特尔、微软这样的巨型和操作系统公司,就是因为当时有康柏、惠普、戴尔这样的世界电脑品牌支持。

  做整机代理才能养主板

  要做品牌先做主板,可做主板是赔钱的,拿什么养主板?给当AST(当时中文名字叫虹志)电脑当代理可以赚钱养主板,就这样,联想给AST当了多年代理,其中前三年的盈利用来补贴自我品牌主板,才有了做自我品牌的基础。

  所以逻辑是这样的,要生产芯必须有上千万台自我品牌电脑承载,才可能成活。

  要有自我品牌电脑必须有自己的主板。到2000年,联想以及同方、紫光、其他自我品牌电脑相加不过1590万台,联想当时占有30%的市场,大约年产500-600万台,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支持自己的产业,因为半导体集成电路一个品种要上千万片才有开箱率,才有厂商们可承受的价格。何况当时一条生产线价格已涨到20亿美元一条。

  到2001年联想集团年总收入不过192亿港元,纯利不过10.26亿港元,也就是说,联想要拿出全年利润才有投一条生产线的十六分之一(当时1美元合8港币)的钱,这还不算购买技术专利费用,如果不买技术专利,也要付出几百万元的研发费用。

  任何不是败家子的企业家都不会这样蛮干,这不是爱国而是祸国。

  不但联想不会这样干,同样紫光、同方以及全世界的企业都不会这样干。

中国芯生:十论中国芯未来之路

  采访后合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中国芯 芯片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