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改进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改进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AC/DC变换器的拓扑综述

作者: 时间:2011-02-22 来源:网络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9688.htm

典型的单级Boost PPFC变换器[1]如图6所示,电路在原带隔离变压器Boost拓扑结构中加入了D1,S5Cb。电路工作时,当检测到输入功率(Pin)小于输出功率(P0)时,S5开通,Cb中的能量释放到输出,这部分能量为P2。当输入功率(Pin)大于输出功率(P0)时,S5关断,通过控制S1~S4使多出的能量存入Cb。因此,电路的控制要实现三个功能,即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控制和电容电压控制。这种PPFC变换器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由于这三个被控量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所以,控制电路复杂,控制器设计困难;另外,开关管数目多,成本较高,这些都是该变换器的主要缺点。因此,它适用于较大功率场合而不适用于小功率场合。于是文献[6]提出了一种单级反激PPFC变换器,如图7所示。

图6 单级Boost PPFC变换器

图7 单级反激PPFC变换器

T1,S,D3CfRL构成电路的主支路,T2及D2组成电路的辅助支路。储能电容CB通过D1充电到输入电压的峰值电压作为辅助支路的输入电压。由于两个并联反激支路同时工作,使用二极管D2和D3来防止这两个支路之间产生循环电流。该变换器由输入电压Vin和储能电容CB同时给负载提供能量。尽管输入电压Vin给负载提供大部分能量。但是,当输入电压很小时,负载的能量主要由储能电容CB提供。两个变压器可以在DCM或CCM下工作。对于小功率应用,为了提高效率,两个变压器都工作在DCM下。主支路与辅助支路之间的功率分配决定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而变压器T1及T2的电感值决定功率分配。所以,通过正确的设计变压器T1及T2的电感值可以使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满足IEC1000-3-2的要求。该变换器仅用一个有源开关和一个控制环就可快速地调节输出电压。

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效率高、储能电容电压被箝位,电压值的大小等于输入电压的峰值,对功率开关管没有产生附加的电压应力。另外,在S开通时,由T1直接传递大部分能量到负载,降低了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它的主要缺点是元件数目多,成本较高。

3.2 用变压器绕组实现负反馈的单级PFC变换器

用变压器绕组实现负反馈的单级PFC变换器[8]如图8所示。N1为变压器耦合的绕组。

用变压器绕组N1实现负反馈来抑制电容电压Vc。当S开通时,Vc加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Np,因此,绕组N1上的电压同Vc成正比。只有当输入整流后的电压大于N1上的电压时,电感LB上才有电流;S关断时,LB上的能量经过D1释放到CB。负载变化引起Vc变化,加在LB上的电压立刻变化,从而改变了输入电流和输入功率,有效地抑制了Vc的增长。但N1的加入降低了功率因数,增加了电流谐波含量。

在图8的A和B之间再增加一个绕组N2[3][7],如图9所示。加绕组N2之后,在S关断时,加在电感LB上的反向电压为VcN2上的电压之和减去输入电压,减小了输入功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Vc,同时,也提高了功率因数。N2的选取应该满足N1N2Np。可见,增大N1可以降低电容电压,提高效率,但同时降低了功率因数,增加了电流谐波含量。

图8 用变压器绕组实现负反馈的单级PFC变换器

如果要求更低限度地减小开关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那么在图8和图9中的二极管D2和绕组N1之间加入电感Lr,使输入电流工作在CCM下。Lr可以利用变压器漏感,也可以另外加一个电感[3]。

图9 用双绕组实现负反馈的单级PFC变换器

3.3 带低频辅助开关的单级PFC变换器[9]

用变压器附加绕组实现负反馈降低了电容电压,提高了效率。但同时降低了功率因数,增加了电流谐波含量。文献[9]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带低频辅助开关的单级PFC变换器,不仅有效地抑制了电容电压,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电流谐波含量。

带低频辅助开关的CCM单级PFC变换器如图10所示,S为主开关,Sr为辅助开关。

图10 带低频辅助开关的CCM单级PFC变换器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