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危机10日记:危机还将持续多久?
之八——首相“自救”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7888.htm天灾之前,首相陷入政治危局:党内面对“小泽派”冲击,进退两难;因时任外相遭遇政治献金丑闻,被指用人失察;在野党掌控参议院,预算案凶多吉少;内阁支持率“跌跌”不休。
国难当头,临危赈灾,菅直人能否迎来政治转机?
3月18日,菅直人发表震后一周致词。
他说:“回顾日本的历史,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弹丸岛国,但依靠每一位国民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并有了今天的日本。地震和海啸决不能挫败日本,我们一定能够重建一个崭新的日本。”
促官员不断公布信息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
当时,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在东京参加国会参议院一个委员会的会议。
媒体公布的照片显示,地震发生后,身着条纹西装,打着斜纹酒红领带的菅直人,双手撑在沙发的扶手上,准备起身。
此时,现场的一些工作人员则躲在小圆桌的下面。
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时,他已脱下西装,换上蓝色的救援工作服。
14时50分,菅直人宣布成立紧急救灾司令部。
15时14分,紧急救灾司令部召开第一次会议。
菅直人要求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每两小时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及媒体通告地震内容。
展现果断形象
随后几天,菅直人应灾动作不断:下令派遣10万自卫队队员赶赴灾区,批评东京电力公司应对核泄漏不力,欢迎国际社会援助。
3月13日,菅直人发表电视讲话称,国家正面临战后65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但“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日本人民能够战胜灾难”。
决策果断、行事迅捷,这是地震后菅直人留给外界的好印象。
美国天普大学东京分校亚洲研究所主任杰夫·金斯顿指出,同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时任日本政府相比,菅直人的表现要好出很多倍。当时,地震发生两天后,时任日本政府才开始对外通报灾情,而且拒绝国际社会的援助。
震前备受煎熬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突发的天灾客观上暂时化解了菅直人的政治危机,其执政地位也暂时得到了巩固。
地震之前,菅直人就已备受“煎熬”:
1月31日,民主党“大佬”、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因政治献金收支报告作假被强制起诉。2月22日,民主党召开常任干事会,正式决定在法院作出判决前暂停前干事长小泽一郎的党员资格。然而,此举招致党内“小泽派”的抵制。
日媒2月11日、12日进行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为19.9%,较1月中旬调查时下降了12.3个百分点,跌至上台后的最低点。
朝野政党分别掌控众、参两院。3月1日凌晨,日本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2011财年预算案。该预算案随即送交参议院审议。依据日本宪法,在众议院通过并送交参议院审议30天后,不管参议院表决通过与否,预算案都将自然成立。然而,菅直人政府向国会提交了26个预算相关法案,这些法案仍需在国会获得通过,否则新财年预算就无法实际执行。
3月6日,“民主党之鹰”、时任外相前原诚司因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规定的禁止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条款而引咎辞职。最大反对党自民党随之指责菅直人用人失察。
斥“东电”信息滞后
3月11日突然而至的地震和海啸让政治危机让位于国家危机。
15日上午,当一座反应堆机组爆炸起火后,菅直人怒斥东京电力公司高层:“电视台播放爆炸的画面都过去了1小时,首相府还没有得到通报。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对媒体说,自己从东京电力公司获得的信息极少,而且都不是最及时的。
对此,有政治分析人士称,如此表态有逃避责任的嫌疑。
日本媒体表示,这个时候,政府本应与东京电力整合行动,共享信息。可是直到核泄漏发生4天后,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才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与此同时,核泄漏信息透明度问题使得菅直人政府面临质疑。
有最后机会证明自己
日本政治分析人士奥村纯也表示,接下来的时间是菅直人证明自己的最后机会。“他可以借此证明自己不是那么糟糕的领袖。”
美国民间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日本问题主任迈克尔·奥斯林分析说,日本的政治平衡一直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公民自愿接受由政府制定的严格法规和领导,同时,当权者必须拿出有力的执政能力。因此,天灾中的菅直人能否力挽狂澜,将决定他自己和日本的命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