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市场分析 > 解析电动汽车换电模式之殇 死灰复燃?

解析电动汽车换电模式之殇 死灰复燃?

作者:时间:2015-09-22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收藏
编者按:换电模式是在电池技术多年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的妥协,这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新能源车的动力模块化,标准化,建立多个和加油站一样的换电站,也是极好的。

  一个曾让中国国家电网折戟、让以色列电动车创业公司BetterPlace惨遭破产的电动车“换电模式”正在中国死灰复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0456.htm

  8月9日,力帆投资超3000万元的首个换电站在重庆破土动工,预计10月底,重庆市民只需花3分钟便可完成电动车的换电服务。力帆宣称,今年将在全国建设13个能源站,未来五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华中等主要城市建成500座能源站。

  该能源站采用此前备受争议的换电模式经营。每个换电站将实现4000组电池的充电储备,也即每天可以同时为2000辆纯进行换电。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7月3日,北汽新能源与北京石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中石化的加油站场地资源共同建设换电站,为北汽已经研发完成的电动出租车提供换电服务。据悉,国家电网也加入了这个合作。



  这是北汽与中石化及国家电网多方在经过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第一轮摸索后,在换电领域的新尝试。在“以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共识下,久被争议的“换电模式”有望以多方利益体携手合作的方式谨慎重启。

  换电模式的新契机

  “不能一概简单否定换电模式,它在一些特定的使用环境,比如电动出租车领域,就有比较高效的运行性价比优势。”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

  有趣的是,2010年,当国家电网开始大规模搞换电模式之初,王秉刚一开始是坚决反对这个换电模式的。不过,时过5年,王秉刚对包括上海电巴公司在内的国内主营换电装置和基础设施的公司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察之后,王秉刚谨慎地表示:与时下主流的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具有占地面积更小,效率提高,成本大幅降低等优点,完全可以以一种小型的精益方式运行,主要是看企业和市场的选择。

  以电动出租汽车为例。出租车每天要跑很远的路程,传统的充电模式-夜间8小时充满电,续航里程(参配、图片、询价)200公里是很难满足出租汽车一整天的里程需求的。如果在城区或城郊区,出租车频繁经过的区域安装换电设施,3-5分钟完成更换电池,就完全能实现像汽油出租车的加油程序一样便捷。

  据悉,目前,北汽新能源公司、众泰汽车、力帆汽车、广汽客车、上汽集团等也都正在与上海电巴公司等经营换电基础设施的公司就换电模式的运营做深入合作探讨。

  换电模式之殇

  充电还是换电,争论由来已久。2010年,关于电动汽车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究竟应该选择充电还是换电的技术路线,中国政府和国家电网从当时的基础设施状况出发,特别考虑到北京等特大城市经常性大型活动(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对电动汽车的需要,经过运筹帷幄后,国家电网确定了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基本思路。

  这与远在以色列的电动车创业企业BetterPlace的基本思路不谋而合。据说,BetterPlace一心想要拿下中国换电市场,曾邀请北京市相关领导参观考察了以色列本国的推广模式,试图让北京市信心百倍的接纳这种方式。但是,截至2013年底,国网已建成的充换电站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投资巨大,但几乎没有产出,大量换电桩空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