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将从10月31日开始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据彭博社报道,欧盟将于本周末开始对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加征关税。报道指出,与加征关税相关的决定预计将于10月30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欧盟委员会发言人Olof Gill还向《独立在线》透露,由于欧盟和中国未能达成友好解决方案,加征关税将从10月31日开始征收。Gill补充道,加征关税为期五年,但欧盟与中国将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他补充道:“任何此类解决方案都必须有效解决[欧盟]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时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411/464320.htmSource:Getty Images
分析观点深度解析
尽管有报道称欧盟委员会与中国政府之间开展了谈判,但双方尚未达成任何协议以防止加征关税的最终生效,这意味着欧盟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还将额外征收最高达35.3%的关税。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谈判代表一直在探讨通过控制出口价格和数量的措施来避免使用关税。不过他们补充道,中国方面尚未提出符合欧盟要求,包括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与关税效果相匹配的提案。欧盟还希望确保其能够监管任何价格承诺的遵守情况。消息人士还称,中国政府似乎更关注为国有企业上汽集团(旗下品牌包括名爵)争取更好的交易,该车企将面临最高幅度的加征关税。不过,中国政府也指责欧盟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其希望通过谈判代表集中进行关税谈判,而欧盟委员会据称正在考虑与部分汽车制造商达成个别定价协议,这些车企最终将其部分汽车的生产转移至欧洲,这一举措据称在世贸组织规则下是可行的。然而,中国政府已警告汽车制造商不要寻求达成此类协议,并呼吁那些计划在欧洲当地投资生产的车企放慢计划,这已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扩张计划造成了影响。对于欧盟针对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加征关税一事,中国政府似乎也采取了报复措施,已对部分进口到中国的欧盟商品采取或威胁采取反制措施。彭博社报道称,欧盟官员预计这些反制措施将在下个月实施,一旦反制措施实施,成员国将继续推动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预测,与临时关税宣布之前的预测进口量相比,加征关税将导致欧盟进口中国制造乘用车数量的下降;不过,由于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及车型数量不断增加,以及部分纯电动汽车的出货量被其他动力系统所取代,我们预计欧盟未来几年从中国进口的车辆数量仍将继续增长。我们当前的预测显示,2023年在欧盟注册的中国产乘用车数量为50.87万辆,2024年将增至56.31万辆。我们预计2025年将大幅增长至81.27万辆,并在2027年达到97.76万辆的高点,这一数字在随后几年将有所回落。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车辆的采购来源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车企根据既定计划对欧盟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投资。其中包括比亚迪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厂生产车辆的计划,以及沃尔沃汽车此前作出的将纯电动紧凑型跨界车EX30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欧洲的决定。
本文内容来自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收费内容
文章版权归微信平台S&P Global Mobility[标普全球汽车]所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