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编辑观点 > 中国半导体的胜利只能依靠和属于中国人

中国半导体的胜利只能依靠和属于中国人

—— 解读美国对中国出口芯片管制新规声明之三
作者:时间:2022-10-12来源:EEPW收藏

在这两天的解读过程中,笔者也在关注各方的声音和信息,笔者称其为美国打响“芯片战争”的宣战书,是因为这次出口新规的内容跟以前所有美国管制措施都不同,它瞄准了中国半导体最致命的软肋——人才。话不多说,先看图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210/439011.htm

 

图片.png

 

如果说限制高性能服务器和AI应用充其量是扬汤止沸,那么限制美国国籍人才参与到中国先进,就无异于釜底抽薪。虽然我们没有实际统计过有多少美籍人士现在从事中国半导体产业,但仅从上市半导体公司今天在股市中的集体绿油油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此次美国对美籍人才的召回带来多大的震撼。


在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历程中,因为当年改革开发的大方针,整个中国电子产业(除了国防和军工航天)选择了一条先走量再走质的稳步发展道路,这也就是类似联想的贸工技三步走,只不过联想没有贯彻执行好三步走的方针罢了,但是中国电子产业并没有放弃半导体。在壮大自己电子产业的同时,恰逢美国对日本发动的第一次芯片战争,由于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和中美之间相对蜜月期的国际关系,中国在美国成功压制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终端角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借助先进的美国技术先为自己培养了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和ICT整机巨头。当中国电子产业拥有了具有话语权的整机厂商之后,半导体的国产化自然而然就提上了发展的日程,在相对专用化的日本体系和倡导通用的美国体系中间,中国半导体站在了更符合潮流的通用这一边,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借助大量美国专家特别是能流利进行汉语沟通的美籍华人专家的鼎力支持。


半导体大抵是全世界产业链最国际化的产业了,发展到了如今,一颗小小的芯片可能在美国的EDA软件平台上,基于来自英国的处理器内核,容纳了来自欧洲的模拟技术,电路部分源于以色列的IP,来自美国的模拟和电源模块,从朝鲜半岛走出来的存储颗粒上运行着带点咖喱味的OS和软件,在中国台湾的某个Fab里,用着日本的晶圆,荷兰的光刻机和美国的蚀刻机台和良率测试设备,生产成晶圆后飞到中国大陆某个封测厂进行最后的封装和测试。

 图片.png


这样一个分工细化到极致的,地球上最精密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产业,现在被美国政府强制要求其高层次人才从中国撤离,颇有点当年苏联专家撤离的往事重现。在投身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人才中,拥有美国国籍的人才估计至少占据半壁江山,而这其中八成以上是美籍华人。跟当年撤离的苏联专家还略有不同的是,他们可能要离开的是自己创立或者贡献了多年青春和热血的故土,可能他们从没想过自己会面临如此纠结的选择。

 

目前看到的消息是,第一批受到波及的集中在领域,特别是几个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晶圆厂和存储器企业,甚至一些刚刚投身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先进人才都不得不收拾行囊匆匆告别。我们无法预估这样的大规模人才流失对中国的业有多大的冲击,一个很明显的历史进程说明了,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半壁江山是由这些海外华人和海外专家帮助中国企业硬生生的支撑起来的。

 

其实不只是半导体制造领域很多美籍华人专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发展体系结构,在半导体设计领域,我们的半导体产业繁荣同样离不开这些海外专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十几年前,笔者曾经有幸跟海峡对岸的同行深入沟通过中国当时IC设计产业的发展情况,很明显感觉到一个问题,国内当时从事微电子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的高校教师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参与过实际芯片的设计开发到流片的全过程,几乎都是停留在EDA上的基础设计阶段,而那个时代国内拥有成功流片履历的芯片设计师(除了部分重大专项和军用、航天体系外),几乎都是曾经留洋海外或者最起码在国际芯片公司中国区参与过相关设计流程的。当然,并不是没有国内成功的芯片设计者,但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用途的专用芯片,这其中又以当年的771所和华大系为代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中兴通讯的上级单位,771所是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芯片设计人才的“黄埔军校”,所以中兴通讯真的没有出色的芯片设计能力么?

 

笔者的结论可能比较武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大量国内人才留美掌握了芯片设计经验之后再回归国内,打造了中国半导体在20世纪末开始的初创潮,并带来中国芯片设计第一波的产业繁荣。其实不光芯片设计,从EDA到半导体制造再到半导体IP和半导体投资,那些海外华人对如今中国半导体产业繁荣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就在一年多前,某位肩负了国内EDA突围希望的初创公司创始人还自信的表示,中国EDA一定会迎头赶上,因为现在EDA行业的顶级专家里有一半以上会说中文。虽然目前这波人才禁令还没波及到EDA,但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贡献,虽然从情理上他们是寻找可能更有施展空间的工作,但客观上他们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今天提供了重要的贡献。笔者翻看今天部分机构整理的A股半导体板块上市公司高管美籍列表中,不乏一些非华裔美国友人的贡献,但是现在……

 

在国籍和工作二选一的面前,我们无法苛责那些即将离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友人和游子们,他们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不过同时我们也呼吁国家能够抓紧推出一些特别通道,让那些可能在美国禁令面前选择坚守的中国人快速恢复其中国国籍身份。

图片.png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国这次的新规不做调整,那么未来还会有美国专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服务,或者还会有部分美籍华人继续将其经验和技术带回中国,但真正能帮助中国打赢跟美国之间的芯片战争所需要的,拥有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的顶尖人才,只可能是中国人,因为从目前全球半导体格局来看,能够给美国半导体产业最致命威胁的,一定只可能是中国人。(PS大家可以好好查一下,TSMC的诸多高管和技术专家他们的国籍问题)

 

除了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顶尖人才将会被迫离开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多家美国半导体制造企业已经中断了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合作(应用材料,Lam和KLA的驻中国客户技术人员已经开始撤离),甚至那些美国和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晶圆厂都将面临无法获得先进设备的境遇(SK海力士官方公告已经表态,未来半年内可以继续为在中国的晶圆厂增加先进工艺设备,但半年后一切都未可知)。从制造业开始,未来中国面临的将是一场真正属于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半导体“芯片战争”。

 

下一部分,我们将从新规对这些国际大厂的中国工厂影响入手,跟大家深入分析这次新规从制造到设计带来的整个产业链影响。

图片.png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