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摘要:● 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凌华智能与SimProBot签订合作意向书(MOU),共同打造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AI工作站方案。● 适合企业本地化应用:高效、安全隐私保护并容易上手。供企业客户内部使用,并同时保护其行业专业知识及营业机密。● 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与快速交付:加速企业完整软硬整合的工业自动化数字转型方案。边缘运算解决方案全球领导品牌凌华智能宣布携手美国SimProBot公司,推出企业专属本地化生成式AI解决方案,结合凌华智
关键字:
凌华 SimProBot Tallgeese AI 工作站 生成式AI
一位行业分析师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开发了跨多个数据中心的单一生成式 AI (GAI) 模型,考虑到在单个数据中心使用不同 GPU 的复杂性,更不用说在多个地理位置使用服务器了,这是一项巨大的壮举。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首席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在X(前Twitter)上表示,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这一成就的国家,他是在一次可能无关的NDA会议的对话中发现的。这种在不同地点/架构中训练 GAI 的技术对于中国保持其 AI 梦想向前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美国制裁阻止
关键字:
数据中心 GPU 生成式AI 模型
Google积极导入Gemini生成式AI于品牌合作伙伴如宏碁、华硕、惠普及联想新推出的Chromebook Plus机款,并开放Gemini Advanced一年免费使用权,带动Chromebook Plus在AI PC大潮下杀出活路。依Google内部估算,Chromebook Plus系列自推出以来已较传统的Chromebook达2倍左右的出货增长率,且因定价较过往Chromebook来得高,进而拉升了500美元~800美元价格带的ChromeOS PC比重,在近一年间约占达整体ChromeOS系统
关键字:
Chromebook AI PC 生成式AI
近期,Gartner 2024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收录的25项颠覆性技术分为四大领域:自主AI、开发者生产力、全面体验以及以人为本的安全和隐私计划。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Arun Chandrasekaran表示:“随着企业的关注重点继续从基础模型转向可提高投资回报率的用例,生成式人工智能即将越过期望膨胀期。这一趋势正在加速自主AI的发展。”在报告中,Gartner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生成式AI正在期望膨胀期和泡沫破裂低谷期的边缘线上。同时显示生成式AI距离生产成熟期的时间在2-5年,也就是说
关键字:
生成式AI gartner AI技术
IT之家 8 月 21 日消息,微软公司今天发布了 Phi-3.5 系列 AI 模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推出了该系列首个混合专家模型(MoE)版本 Phi-3.5-MoE。本次发布的 Phi-3.5 系列包括 Phi-3.5-MoE、Phi-3.5-vision 和 Phi-3.5-mini 三款轻量级 AI 模型,基于合成数据和经过过滤的公开网站构建,上下文窗口为 128K,所有模型现在都可以在 Hugging Face 上以 MIT 许可的方式获取。IT之家附上相关介绍如下:Phi-3.5-
关键字:
微软 生成式AI Phi-3.5
全球工业物联网厂商研华科技宣布,采用Phison的aiDAPTIV+专利技术,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提供开创性的边缘AI服务器解决方案。AIR-520 Edge AI Server采用AMD EPYC 7003系列处理器,集成了SQ ai100 AI SSD、NVIDIA RTX GPU卡、Edge AI SDK和NVIDIA AI Enterprise,提供了一个可立即部署的解决方案。大型语言模型(LLM)等生成式AI工具正通过自动化数据组织、检索和分析改变企业知识管理,提高生产
关键字:
研华 生成式AI 边缘AI 服务器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生成式AI」)工具ChatGPT问世19个月,你的工作还在吗? 高盛证券4月推估,全球有4分之1的工作会被AI取代,约是3亿个可自动化的全职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工作内容可以使用生成式AI「一键完成」的职务工作者,像是基础的数据判读者、基础软件工程师、基础绘图师和翻译等。中国媒体《时代财经》推测,原本蓬勃的游戏美术产业,已有半数美术设计师被裁减。「以前1张概念原图需要1、2周制作,现在AI生图,同样质量的图片,几天就
关键字:
软件工程师 AI 生成式AI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内瓦时间3日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超过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 2014年至2023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申请量达5万4000件,其中超过25%是在去年一年出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允许用户创建文字、图像、音乐和计算机程序码等内容,为一系列工业和消费产品提供动力。2014年至2023年间,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超过3.8万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6倍。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遍及生命科学、
关键字:
生成式AI 专利申请
从 Celestial AI 到 Taalas,这些初创公司都在尝试挑战 Nvidia。
关键字:
生成式AI
近日,英特尔与端到端Serverless(无服务器)生成式AI和增强型分析方案提供商Aible合作,为企业客户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其在不同代际的英特尔®至强® CPU上运行生成式AI与检索增强生成(RAG)用例。此次合作包含了工程优化和基准测试项目,显著增强了Aible以低成本为企业客户提供生成式AI结果的能力,并帮助开发人员在应用中部署AI。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该可扩展、高效的AI解决方案可通过高性能硬件帮助客户迎接AI挑战。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高级首席工程师Mishali Naik表示
关键字:
英特尔 至强处理器 Aible 生成式AI 工作负载
人工智能(AI)浪潮来袭后,各国瞄准商机争相发展生成式AI,而英国凭借名校聚集与美国科技大厂投资等优势,迅速成为欧洲生成式AI第一大国。 创投公司Accel近日针对欧洲及以色列的生成式AI新创公司,进行统计发现,英国是生成式AI新创公司最多的国家。上述地区一共有221家生成式AI新创公司,其中多达30%在英国,另外有14%在德国,13%在以色列,11%在法国,6%在荷兰。生成式AI是能靠大量数据训练AI模型来创造文字、图片、影片及其他数据的技术,例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英国之所以成
关键字:
英国 生成式AI
2023年,生成式AI在科技领域异军突起。随着ChatGPT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公司纷纷加快步伐,掀起了一股创新浪潮,以重塑企业和用户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的方式。生成式AI已在制药和法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根据麦肯锡的调查,中国企业人工智能与业务相结合的能力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只有9%的中国企业可借助AI实现10%以上的收入增长。只有当企业走出实验阶段,开始在实际应用中更广泛地使用生成式AI时,其真正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展现。但是,想要将生成式AI的价值最大化,企业必
关键字:
生成式AI 算力需求 小芯片
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神经网络模型通常需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数千个基于GPU并包含数十亿个晶体管的处理器、高宽带SDRAM和每秒数太比特的光网络交换机要同时连续运行。虽然人工智能(AI)有望带来人类生产力的飞跃,但其运行时能耗巨大,所以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显着增加。根据《纽约时报》报导,到2027年,人工智能服务器每年的用电量将达到85至134太瓦时(terawatt),大致相当于阿根廷一年的用电量。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能耗挑战,AI处理器的供电网络经历了多代的进化。这种全面的演进发展涉及电路架构、
关键字:
生成式AI 功率密集 计算应用 VICOR
2024年中国台湾五大行业有近两成比例,有意愿或相关行动导入生成式AI,而AI的不同应用发展,正改变着企业的流程、产品创新、商业模式与生态。本文综观AI产业,就不同面向探讨产业动态与分析市场供需变化。根据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调查,2024年中国台湾五大行业有意愿岛如生成式AI或相关行动的比例已达到19%,其中金融保险业高达25%、制造业为22%。面对生成式AI正在快速改变企业的流程、产品创新、商业模式与生态,企业必须能够实时掌握生成式AI应用发展,以及审慎思考如何导入AI技术来提高效益,并且快速
关键字:
生成式AI 软硬件 数据中心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者,NVIDIA相信,有了来自边缘的所有实时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理解能力,AI应用就成为了能够与真实世界互动的智能体。边缘智能行业应用空间广泛,尤其是在制造业、政府、电信、医疗等重点领域,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这些应用的核心需求,边缘智能将成为实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随着商业神经网络的成熟,物联网设备的普及以及并行计算和 5G 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通过强大的基础架构来实现通用机器学习。企业应该把握良机,将 AI 应用于他们的营业场所并依据实时洞察
关键字:
202406 NVIDIA Jetson 生成式AI
生成式ai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生成式ai!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生成式ai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生成式ai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