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揭不被AI取代的生存心法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生成式AI」)工具ChatGPT问世19个月,你的工作还在吗?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407/460981.htm高盛证券4月推估,全球有4分之1的工作会被AI取代,约是3亿个可自动化的全职工作。
首当其冲的就是工作内容可以使用生成式AI「一键完成」的职务工作者,像是基础的数据判读者、基础软件工程师、基础绘图师和翻译等。中国媒体《时代财经》推测,原本蓬勃的游戏美术产业,已有半数美术设计师被裁减。
「以前1张概念原图需要1、2周制作,现在AI生图,同样质量的图片,几天就可以产出100张。我们显然正在经历创意产业的工业化。」台湾一家游戏公司创办人这样说。
他举例,若从工作量来看,过去300名员工,就做300人的事,但是导入生成式AI工具后,得做1000人的工作才行,这样才符合成本。
而就产能来看,以前若是1年推出1款产品,现在就是1年推出3款产品,他解释,「往好处想,是1年的成功机会,从1次变成3次,但实情是,若不这么做,我们就会完全落后竞争对手。」
同在海啸第一排的软件产业,也有雷同的心路历程。
「ChatGPT刚出现时,说不怕,肯定是骗人的,我们真的怕爆了。」软件工程师陈先灏服务于全球最大原生广告平台Taboola,回想第一次看着ChatGPT快速吐出一行行程序代码,直觉就是「出大事了」。
所幸,后来他发现:「AI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运用它,可以加快开发速度。」心定下来后,他开始在工作流程里,检视自己的劳动价值。
陈先灏会先把程序代码外包给AI协助,接下来就专注在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里,「我喜欢沟通,也非常喜欢解决问题,现在更有机会发挥这个价值,与其说我是工程师,我现在更像是产品经理。」
Taboola研发副总裁俞宁宁则观察指出,生成式AI时代比以往更需要跨界人才,「我们公司最厉害的客户专家,并不是工程背景出身,而是念哲学的。他会用批判式思惟反复追问ChatGPT,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完成客户想用的产品。」她不禁感叹,生成式AI时代缺的不只是工程师,甚至是传播、历史或中文人才。
至于经常被点名可能被取代的翻译行业呢?「这2年,总是有人关心我们,『还活着吗?』」翻译公司WritePath写意达执行长金超群苦笑着说,「其实我们在AI时代,活得更好。」
来自新西兰的WritePath总编辑欧哲夫(Geof Aberhart)投身翻译长达20年,一路见证翻译工具从电子字典,演变到网络应用。他从来就不担心工作会被计算机取代,反倒对于AI可以校准琐碎的低阶错误,松了一口气。
欧哲夫说。在AI工具的帮助下,现在反而有更多时间运用翻译专业,从比较高阶的任务切入,在整体表现上更下功夫,例如保持语境完整、用字更加精准,或是深究不同受众对语意理解的差异。
AI趋势观察家、Google中国台湾前董事总经理简立峰提醒,中国台湾产业的核心在硬件产业,而非知识型产业,所以冲击比欧美慢。他认为,这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因为太早跳进去,其实也不知道要如何做,只是浪费资源,「企业要小心,但是个人要大胆。」
简立峰见证计算机与网络时代的崛起,如果为未来AI时代下个注解,该是如何?「以后的AI,对个人来说,就像现在的英文,对企业来说,其实就像是现在的水电。」他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