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疯狂内幕调查
卧虎藏龙之地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86667.htm“山寨机”名字听上去有些草莽,但这一行业却是卧虎藏龙之地。记者发现,很多代理商都有渠道经验,由于获利颇丰,一些以前做品牌机的代理商也加入进来,也有一些代理电脑和电视机的,由于行业利润下滑,遂转投“山寨机”。
早期走上“山寨”之路的人,主要与当时手机行业的大环境有关。经历2002到2004年的短暂繁荣后,国产手机突然掉入冰窟,南方高科、科健、易美等一批红极一时的厂家轰然倒地。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部分进入其他品牌厂家,更多的是自己另起炉灶。但由于资金和实力不济,只能偷偷摸摸地干“地下工厂”。
后来,国产手机持续低迷,市场份额由早期的50%以上,掉到2007年的30%左右,而且亏损严重,这一行不再是香饽饽。而干“黑手机”虽然风险高,却有利可图。于是,大量品牌厂商的人员加入进来。2007年10月,实施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黑手机”得到了漂白,这些人就更加有恃无恐。
深圳市手机协会名誉会长谢麟振认为,“山寨机”老板的前身大部分都是正规手机厂商的研发或管理人员,是“另类精英”。他们熟悉行业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走向,对政策等了如指掌,对消费者的需求也了然在心。尽管面临查抄的风险,但都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乐此不疲。
由于“山寨机”毛利很高,令投资人热情不减,特别是今年股市不景气和楼市低迷,很多人都将投资注入这一领域。
“一般来说,生产‘山寨机’的资金准入门槛为500万元。在深圳,这笔资金的筹集并不困难,找几个有钱的朋友,花不了几天就能凑齐。”张远桥如是认为。
最肥的要数零售商,一台800元的“山寨机”,零售商一般要赚200元,这种利润,即使卖高端洋品牌也望尘莫及。所以在华强北,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档口,每月租金高达上万元,依然抢手得很。
记者同时走访了深圳另外一些卖场,发现有些竟然不卖诺基亚的低端手机。“诺基亚中低端手机只有5%的毛利,除去柜台费用等开支,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而高端手机的毛利会高一些,但销量又不多。”一柜台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5年以来,深圳对“黑手机”虽展开过无数轮打击,但治标不治本。
今年6月16日,深圳展开新一轮打击“山寨机”的活动,经营者的确有些受惊,纷纷下柜避风头。但记者7月16日发现,“山寨机”又已抬头,而且胆子也更大了。
金立通信副总经理张高贤道出了“山寨机”难打的主因:“山寨机”顽强的生命力,不仅与政府打击的间歇性有关,更主要的是深圳已经有数千家从事手机业务的企业,这些企业相辅相成,环环相扣,要想全方位打击根本不可能——这些产业链上的企业,无论从政府税收还是从解决就业来看,对深圳经济的贡献都不可小觑。
记者获悉,深圳手机方案设计公司和手机生产销售公司,主要集中在华强北,仅注册登记的方案设计公司就有400多家,负责销售手机的公司也有3000家,其他生产公司更无法统计。从科技园到华强北,这里90%的公司做的都是与手机有关的生意。仅现代之窗、赛格广场和科技大厦等几处写字楼中,小型手机公司就有3000家左右,有的专门设计电路,有的专做主板设计,有的做外观设计,还有专做原器件的,分工甚是细密,从业人数多达20万人。
目前,深圳手机产量位居全球第一,锂电池产量排名全球第二,手机产量约占全国一半。有着“中国电子市场晴雨表”之称的华强北,其大量产品就是手机终端和相关元件、零配件。其中大多数是为“山寨机”提供的。
有专家预计,深圳手机产量占全球的1/5,加上产业链上的企业,产值在千亿元以上,牵涉到数十万人的就业问题,与地方政府利益攸关。因此,要想打击“山寨机”,当地政府也难以下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圳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山寨机’现象。不能单纯看谁在做这个产品就整治谁,产业链上其它环节就不管了,这样治不了根。” 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表示,“政府如果要想规范和治理‘山寨机’,应该把整个链条一起整治好。”
第三章 “山寨机”出路何在
“山寨机”风行的背后是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以及手机产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但“山寨机”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小作坊式“山寨机”厂商,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却不乏创新思维,它们开发的产品新颖时尚,造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若能妥善处理好“山寨机”与正规品牌之间的关系,加以适当引导,对国产手机将大有裨益。
优点突出,问题不少
“山寨机”2007年出货量多达1.5亿部,绝非偶然,也非低价致胜这么简单。国产手机正规品牌和洋品牌也都生产低端手机,诺基亚的低端手机价格甚至比“山寨机”更低。
但有一点是无法比的,几乎所有“山寨机”都以功能全面而著称,超大屏幕、超长待机、双卡双待、百万像素摄像头、MP3/MP4多媒体播放,甚至GPS导航功能一应俱全。品牌厂商要实现这样的功能一点不难,但成本问题却不容回避。
同样使用联发科的芯片,“山寨机”为何比正规军更受欢迎,除了价格原因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天马行空的创意。国产正规品牌一味模仿洋品牌,少有自主风格。但“山寨机”却准确把握了消费者的需求意向,不断推出迎合市场、样式花哨的新品。
张远桥直言不讳,“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喜好声音很响的手机,他们喜欢在大街摆酷。”于是,4个喇叭、6个喇叭、8个喇叭的“山寨机”都诞生了。还有厂家更是挖空心思,将手机设计成车模状、手表状、烟盒状,甚至连水立方、鸟巢也不放过,让人耳目一新。虽然这些东西谈不上多少技术含量,但却能投消费者的喜好。
在远望数码商城,一位学生模样女孩的胸前挂了一款福娃手机,她向记者表示,“今年是奥运年,我特别喜欢福娃可爱的造型,准备再买一部送人。”记者发现,这款手机把福娃头像和手机功能巧妙地融合了起来,功能颇多,价格却不及一个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福娃玩具贵。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对“山寨机”的创意褒扬有加:“比如,在外壳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些东西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你可以说蚂蚁啃骨头,也可以说对像诺基亚这样的厂商展开了一场‘人民战争’,这就是它们的优势。”
“山寨机”的优点不少,但问题同样突出,虽然它涵盖了目前的热门应用,却样样不精。由于联发科解决方案的普及性,使不具资质的小企业进入了这个行业,它们的产品工艺较为粗糙,质量也难稳定。
杨女士是“山寨机”用户,两个月前买的机,价格只要390元。让她烦恼的是,使用不到2个月,手机就不能开机。但她的手机是不承担保修责任的,只能自认倒霉。据悉,这类不保修的“山寨机”占很大比例。
现在,很多“山寨机”都把精力放在对外观的追求上,忽视做工,键盘缝隙过大、外壳质感粗糙,而标榜的几百万像素图像效果连30万像素都不如。
在深圳一公交车上,见一小伙子正在用“山寨机”看电视,但随着车速加快,信号开始断断续续,小伙子扫兴地把手机塞进了包里。他告诉记者,当时就是冲着这一功能买这部机的,以打发上下班的无聊时光。但是,这种手机在很多地方没信号,车速太快也不行,觉得有些上当。
拷问政府监管
“山寨机”火爆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问题。
抄袭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在“山寨机”中较普遍,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的畅销品牌,都能找到对应的“山寨”产品,不仅外观相似,功能也十分接近。iPhone还未登陆中国,山寨版的HiPhone早已问世,功能比真机还强大,消费者很容易掉入消费陷阱。
山寨机大行其道,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仅增值税一项,国家就损失178.5亿元。“山寨机”的泛滥,表面上是那些趋利的手机厂家,但实质上是政府监管的缺失。“山寨机”没有进入门槛,却有超高的利润,导致入行者趋之若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是所有“山寨机”都不交税,也有不少“山寨机”是在深圳注册的,这种厂商肯定会交税,只不过比正规厂商交得少。分析人士认为,这就变相默认了“山寨机”的合法化。
张高贤的评论较为客观,“山寨机”对国产手机的冲击很大,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金立上半年的出货量同比还是增加了10%。他指出,“山寨机”最大的弊端在于,破坏了国产手机的“生态平衡”,由于它的低成本,造成正规军在价格上处于弱势。这种混乱格局,影响了国产手机做大做强,导致全行业竞争力上不来。
诺基亚有关人士认为,正规厂商卖几千元的东西,“山寨机”仅卖几百元,这和不正规的经营有很大关系。虽然它主攻中低端市场,但国际厂商都有大量的中低端产品线,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而最让他们窝火的是,诺基亚的N系列高端产品是被模仿得最多的,这给公司造成了不少损失。7月18日,诺基亚发布2008年第二季度财报,其大中国区市场第二季度的手机销量为1760万部,相比第一季度的2100万部下滑16.2%,这是诺基亚全球销售版图中唯一一个出现手机销量下滑的区域。
“山寨机”的泛滥,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早期,国家对手机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管制,对质量严格管控,“水货机”、“黑手机”较少。但自从2007年10月手机牌照制度改革后,手机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了,大量不具资质的企业涌进来,导致一些产品没有经过质检就流入市场。
还有,监管主体趋向多元化,多个部门都对手机产业有监控权,但却相互扯皮,最终削弱了对手机市场的管理和规范,这是造成“山寨机”泛滥的根本原因。要遏制“山寨机”的猖獗,有关部门应该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及其职责。
从良才是出路
“山寨机”究竟该不该打?日前,新浪网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超过65%的人表示会考虑购买,超过75%的人认为应该加以引导,只有不足15%的人认为侵权违规应予严打。
首先应该分清,哪些“山寨机”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从广义上来看,“山寨机”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属于走私的“黑手机”,它走私、逃关税,应该严厉打击;第二类是高仿机,完全照搬或照抄,这类假冒产品侵犯了知识产权,是违法的,也应毫不手软地予以打击;第三类是市场的主流,它们不走私、不仿冒,只是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品牌较小,这类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政府应该区别对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山寨机”对品牌机除了带来灾难,同时也有促进作用,若能借鉴草根的“山寨文化”,利用现有成熟的产业链,国产手机或许会迎来新的机遇。
北京邮电大学舒华英教授表示,“山寨机”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的崛起,给品牌机敲响了警钟,促使它们看到自已生产经营的不足,从而加速产业资源的整合。这就要求品牌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在“山寨机”的大肆冲击下,受损最大的其实是一些老牌国产手机商,如夏新、波导、康佳、TCL等,它们对市场反应速度慢。而新起之秀如天宇朗通、金立和宇龙酷派,却有不俗表现,前者去年出货量达1700万台,其出奇制胜的法宝就源于血脉里的“山寨”基因,金立去年的出货量也达到了750万台,宇龙酷派则主攻高端,有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
在一味谴责“山寨机”不遵纪守法的同时,政府对正规品牌设置的制度是否合理?谢麟振认为,品牌厂商反应速度慢,与我国入网检测时间太长有关,若能在深圳设立南方分站,简化工作量,甚至降低费用,还是有“山寨机”愿意从良的。
目前,入网检测只有北京的泰尔实验室一家,测试一款手机要三四十万元,收费太高。而且,每款机型光审核就要花一个多月,这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工信部应该多授权几家检测机构,让它们之间有竞争。
“山寨机”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去年1.5亿部出货量,表明了“山寨机”的强大市场需求,一味打压既不现实,也不合理。而天宇朗通的例子证明,“山寨机”转正并非不可能。前提是要给“山寨机”以政策倾斜,加快测试速度,减少测试费用,把它们引上正路。“山寨机”厂商也应该主动向正规厂商变身,避免打价格战的短期行为,净化产业环境,共同做大做强国产手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