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新能源“帝国”:乘用/商用/专用/货车领域一个都不放过
大朝代命名的“唐”、“宋”、“元”等各类新能源车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3530.htm“将于今年年中上市的混合动力SUV车型‘宋’会是我们继‘秦’之后的又一明星产品。”苏睿说今年“秦”、速锐、“宋”等新能源车型将在西安投产,西安基地将被打造为比亚迪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去年位于户县的比亚迪西安二厂迅速开工投产,足以满足超60万辆混合动力轿车所需动力的电池产能。“目前我们已做好‘秦’的提产准备,自3月开始,秦车型产能已由之前的每月1000辆提升到了3000辆,全年产能将达到3万辆以上。”苏睿预计,2015年比亚迪西安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销计划将实现4万辆。
同时,比亚迪在加快着自己新能源“帝国”的构建速度。除了乘用车,在商用车方面,品种也在不断完善,推出不同长度的纯电动客车;同时,比亚迪在货车、专用车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将推出纯电动卡车,纯电动水泥搅拌车、码头牵引车、宽体自卸车、飞机牵引车等纯电动专用车。
“帝国”崛起背后的政府助力
“比亚迪之所以发展如此快,除了自身的孜孜以求外,更离不开西安政府的鼎力支持。”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比亚迪落户西安开始,这种来自政府的助力便使其发展速度倍增。
特别是去年各地响应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时,西安又连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率先将本市的财政补贴力度提升到与国家财政补贴1:1的力度,20多万的比亚迪“秦”得以享受每辆6.65万元的补贴,而迅速被消费者所瞩目。据了解,截至2015年3月底,我市已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943辆,私人建成充电桩195个,享受地方财政补贴3316.7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2589.825万元,充电设施安装、电费及交强险补贴726.875万元。
今后新能源汽车必然在经历市场洗礼的同时,冲破一些旧有瓶颈的制约。据摸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中遇到的两大问题是,“目前各城市的停车场中缺少公共的充电设施,这让许多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考虑到充电的困难而裹足不前。”即便是拥有车位的车主也面临着自建充电设施时需要和多方协调的困难,“各地政府并没有明确自用型充电设施建设审批的流程,从而造成了车主建桩困难。”
而这也正是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在今年瞄准的进一步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突破口。
市工信委装备工业处副处长吴小虎昨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我市近日推出的“28条”里就专门以充电桩建设为加快新能源汽车试点建设的突破口。今年初,吴小虎就曾参加了我市新能源汽车建桩补贴1万元发放仪式,而截至3月底,我市针对充电设施安装、电费及交强险的地方性补贴已达726.875万元。“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分时租赁等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新模式,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多样化。”吴小虎说对于新模式的探索将在今年内完成,以确定适合我市情况的支持模式。
除了在本市推广外,市工信委还积极和各城市对接,为我市新能源汽车走向全国提供帮助。“目前,我们已经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十堰等城市实现了‘对等开放’。”吴小虎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对等开放,诞生于我市的新能源汽车也可在这些城市享受到同等的地方补贴政策,这对于打开当地市场裨益良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