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投资过30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诚品、UCweb、多玩、乐淘等。成功者如YY多玩,2012在纳斯达克上市,雷军这一笔100万美元天使投资,获得了约113倍的账面回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161.htm雷军的投资逻辑是一看趋势,二看人。雷军眼光极好,对趋势的把握非常准确。2005年,他投资手机社区乐讯网时,京东正式成立不到1年,人们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魅力,对移动端全无概念;2006年雷军投资网络即时聊天工具UCWeb,公司只有不到10个人。四年后它的估值达到3亿美元,成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敌人之一。
一位与雷军熟识的投资人告诉《财经》,雷军的性格是非要到山穷水尽才肯舍弃,而一旦做出决定,比所有人都彻底。雷军投资“狠”,看中一个项目,推掉所有的事情,其它投资人两周开完的会,雷军两天开完。王航说,前一天刚和雷军见过面,第二天他还没起床,电话就响了。一接通,雷军说,钱打过去了。
随着雷军对行业的理解不断加深,他的完美主义开始呈现,他会鼓励团队开发一个新产品,来颠覆旧产品。2007年,多玩团队转向打造在线群聊语音产品,就与先期雷军投资的iSpeak同类产品冲突。媒体传言正是此事让雷军和本来关系不错、也投资了iSpeak的周鸿祎闹掰。
至此,成功的投资生涯中,雷军收获了两点,一是懂得如何在趋势下获取成功,二是学会了如何做一款完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两点让他找回了自信。相比于三年前,他有了更多的钱和经验,可以说,做一个怎样的产品能在移动互联网大获成功,没人比雷军更有把握。
刘韧说,他见多两类人,一类人看好一个领域,拼上全部赌一次;另一类人是研究十个领域,最后选一个最有把握的,开始做。雷军是后一种。
火苗起来没人能阻挡。一向谦和的雷军甚至不惜与心爱的创业者直接冲突,他最早以“小米工作室”名义试验了一款“迷人浏览器”,与UCWeb的业务产生竞争,引起不满。但雷军的选择不是停止这个产品,而是退出了UC董事会。
口袋通创始人白鸦说,雷军像是机器猫,口袋里有一堆的东西,个个都不小。雷军的项目覆盖移动互联网社区、内容、应用等各个层面,只等最终集所有产品于大成的手机了。
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他说伟大的公司总是诞生在伟大的趋势之中,而他看好互联网手机的爆发之势。
雷军曾说自己并非善于逆境生存的人,他总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按照他一贯的谨慎,创业初期很低调——先是悄悄成立了公司,然后以第三方名义开发MIUI系统,甚至在招聘时都不说他是真正的老板。一位熟识雷军的创业者告诉《财经》,像雷军这样有英雄情节的人,辛苦和挫败都可以忍,最难受的是做不好带来的羞愧。
创业一年后的夏天,雷军在后海一处僻静会所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媒体沟通会,宣布了两件事,一是MIUI是雷军做的,二是小米下个月推出手机。当时现场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记者,雷军对着台下重复了两次:我有点害怕失败。
一个月后,雷军以一种类似苹果发布会的形式,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正式推出小米手机。演讲结束后,雷军躲到门外抽烟,被记者拦住问他:面对质疑,准备好了吗?雷军回答说,没问题。
“创业就是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再次为我18岁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做一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
小米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小米手机诞生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只有两种生态:一是高价格高性能,如苹果;二是低价格低性能,如酷派等国产安卓机。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曾被寄予厚望,他的产品价格和硬件虽好,但失之系统封闭、服务性差。此时小米以低价格高性能好服务的姿态进入,抓住了发烧人群,可谓精准。
小米之后,效仿者众多,但追随者只学到了皮毛,缺了精髓,这个精髓就是MIUI系统。雷军称它为“活系统”,它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更新。美观、易用、互动性强。
多数人只看到小米带来的渠道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小米最具创新价值的一点,却是雷军想用米聊,一款维系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软件成为手机的灵魂,连接软硬件和社区。这件事对小米的意义不亚于QQ在互联网时代对腾讯的意义。可惜后来微信进入,雷军没能做到这个目标。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说,小米是雷军产品精神的完美体现,雷军在一线紧盯产品,他挑选小米手机的开机画面,就看了100万张照片。雷军的产品理念是回归简单,但简单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事情抹去,而是挖掘复杂性的深度,复杂中有规律可行,控制产品,让它们听从你。
小米时代的雷军看上去容光焕发,完全沉浸在一个产品经理的快乐中。傅盛说,雷军在金山时,开会见一位事业部总经理穿着深色西服配浅色领带,不够正式,会命令他立刻打车回家去换一套。而现在,黎万强可以穿着短裤和夹脚拖鞋在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
求伯君是软件时代的英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则消失了声音。而雷军在诸多不顺中不放弃,勇于改变,他明白要想战胜内心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再正视,直到成为习惯。这是他之所以能不被时代抛弃的原因所在。
所以,这一次,雷军终于跑到了最前面,他用自身践行了一个朴素的道理——40岁之前,性格塑造你,40岁之后,你塑造人生。
悬崖和陆地
产品经理雷军,先推出了两个产品:小米手机和小米盒子,接下来又陆陆续续做了很多,包括电视、路由器以及一大堆配件。进入2014年,新产品的推出越来越频繁。
一位投资人说,小米手机,思维领先两年,技术领先一年,站在了绝对的领跑位置。但是,当小米盒子推出时,领先优势却只有半年不到。而当小米电视、小米路由推出时,市场上同类产品已经销售了好几个月。5月15日,小米发布了小米平板。相比苹果、三星甚至微软,这样的产品依然有差异化,但不能跟“互联网手机”时的惊艳相比。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雷军或许很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小米的创新为什么看上去变慢了?小米如何能像苹果公司一样,让用户尖叫一次之后,还能再次尖叫?
雷军站在百亿门槛,看向梦想中的千亿。苹果从百亿到千亿,连续推出iPod、iMac、iPhone,iPAD,同时,苹果还拥有具有颠覆意义的iTunes和apple store,苹果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产品驱动型公司,更是一家平台、服务型公司。
对于如今的小米而言,其如果只是做一系列高性价比的产品有多大价值?小米手机还有互联网手机的光环,但是移动电源和小米音箱,核心是什么?难道是个互联网电源吗?
所以,关于小米产品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回答是性价比,那么小米永远不会成为苹果。如果答案是创新、平台和服务,那么,小米还需要继续努力和转变。
目前,小米对于MIUI系统的调整可以看出其向平台转型的雏形。MIUI的策略是在整个互联网基于APP赚钱的时候,直接从系统层面和服务提供商进行整合,靠系统来赚钱。即从一个单纯的APP分发渠道到一个底层服务的整合者。比如,小米和触宝号码助手合作,小米在拨号界面加入触宝的黄页功能,这样用户直接可以使用服务,不需要再单独下载APP。
对于雷军而言,现在做硬件、卖硬件,已经是一条轻松而顺畅的道路。但如果小米还想做出颠覆式创新,他需要思考的是,一个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是什么?一个比苹果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平台应该要怎么做?
在华为的鼎盛时期,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曾撰文《华为的冬天》,当时华为的转型,正是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型,从主导性价比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型。
多数人不会觉得现在小米还需要做什么改变,但雷军不能这样想。他会把公司重新做为转型期的公司来看待吗?
这种在顺境时的转型和选择对于雷军来说并不太容易。雷军所做的事情是中国创业者中最像乔布斯的一个。但他们看起来又太不一样了。
乔布斯自私暴躁,经常跳上桌子骂人,雷军平和,再生气也一言不发,低头抽烟;乔布斯认为世界非黑即百,一个人不是英雄就是蠢材,一个产品不是奇迹就是垃圾,雷军平衡,不忍心伤害别人;乔布斯的同事恨他又爱他,而雷军的下属对他忠心跟随,为雷军搬家,书架上书的摆放次序,都与搬家前丝毫不差。更重要的是,乔布斯创造需求,雷军迎合用户需求。
或许,两人99%的不同都不会防碍雷军的成功,唯独少的是那1%的不顾一切。雷军的性格太过谨慎,太求稳赢不输。雷军已经很伟大了,没什么人可以拦住他,也许唯一能阻碍他的就是他自己。
雷军告诉《财经》,他曾投资过一个45岁的创业者,当时就认为他只有1%的成功率,但是如果成功,足以改变这个社会。于是,他决定去赌博——这个项目后来失败了。他敢赌别人的人生,敢把自己人生放进去再赌一次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