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

小米董事长雷军: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

作者: 时间:2015-01-29 来源:财经 收藏

  ,生于1969。他谨慎有余,喜欢平衡,有退路就很难下定决心。创新像把火,之前的多数时候离火焰还有几分距离就停下脚步,那是他留给自己的安全界限。可最后,做出中国最具颠覆性创业公司的人,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161.htm

  2007年,离开与求伯君一起创立的金山,是雷军一生中重要的结点。当他被命运扔在十字路口,才终于有了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气。雷军说,他年过四十才走出低谷,抱着不是必赢就是必输的信念创办,绝不做一家半死不活的中庸企业。因此得以体会到创业时“跳下悬崖”的感觉。

  离开金山对雷军是莫大的打击,却也是命运给他最大的帮助。如果没离开金山,雷军会怎样?结果显而易见,雷军会像在金山一样,永远是一名优秀但不够卓越的商业领袖,永远是和成功只差一步的创业者。

  如今回头来看,他的人生历经三个转折点,一是离开金山,一是创建,最后一个是此刻。人们往往对他的第二个转折点津津乐道,前后两个少有提及。

  雷军是中国创业者中所做之事最像乔布斯的一个。乔布斯也曾离开苹果后再度回归。但不经历当年,以乔布斯的天资和偏执,乔布斯仍是乔布斯,而雷军没有当年的挫折,也许不能成为今日的雷军。

  市值已经突破100亿美元,对雷军来说,100亿门槛只是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底线。如今,雷军处在了一个新的关口。从最初到现在,雷军的梦想从来不曾改变,就是要做一家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苹果市值千亿,苹果在音乐、手机、平板等多个领域持续颠覆持续创新,小米还有距离。

  雷军已成为雷军,但还没有成为他梦想中最渴望成为的那个人,他还需要二次革命、二次创新。如果用一个伟大创业者的标准来评价,雷军最伟大的一刻就是他不顾一切、往悬崖下奋力一跳的那一刻。可现在小米成功已无悬念,这时候如果出现新的趋势,雷军还愿不愿意去抛弃去颠覆?所有人都在看。

  永远离成功只差一步

  2007年12月,金山软件上市后两个月,雷军卸任CEO。对于离开金山的原因,雷军从来没解释过,但比为何离开更有意思的问题是,雷军为什么不早点离开?或者说,如果不离开他会怎样?

  互联网大佬中,雷军成名最早,经验最丰富,程序员出身,96年做为金山软件总经理已是国内互联网十大杰出青年,非常耀眼。彼时,李彦宏还在美国读书,马化腾到处筹钱想创办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雷军一直声称他18岁时读过的一本书《硅谷之火》是他梦想的源泉,那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造了苹果电脑并改变世界的故事。

  “乔布斯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美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世界的中心,我说我活着是为了科技报国,你信吗?”

  雷军模范学生长大,也活在六十年代人所受的一整套教育规范中,对这套体系未曾怀疑。1992年,雷军第一次去香港,他发现凌晨的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黑道横行,“第一次崩溃了。”后来去美国,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又崩溃一次。

  雷军说,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直到他遇见金山的创始人求伯君,才意识到远离政府也可以实现科技报国。在当年商业秩序刚刚建立的中国,就像漆黑的夜里几道手电筒发出的光,道路是有限的,但总有人依靠内心的力量,为自己勾勒出了一座珠峰,求伯君和雷军都是其中之一。

  1994年之前的中国IT业,最出名的不是IBM、联想的总裁,而是程序员——求伯君、王志东、王江民等。业界著名记者刘韧曾出版《知识英雄》,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比喻为英雄的时代,一个程序员凭着自己武林密笈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办公司,成就事业与声名。

  如果说《硅谷之火》给雷军指明了榜样,美国之旅让他看到商业巨大的能量,而求伯君带给他的则是一个企业家的梦。这三件事共同构建了雷军最初的梦想——成为知识英雄,缔造一家像美国苹果公司一样伟大的科技公司。

  雷军当然有权利这样梦想,他很聪明,又有着多于常人数倍的勤奋。加盟金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破解了求伯君一手开发的WPS办公软件。现金山副总裁傅盛回忆,雷军第一次见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本,说要请教如何做产品,傅盛说什么,雷军全写下来。

  创办北京金山后,雷军花三年时间开发软件《盘古》,最后受到微软冲击,惨败,短暂出走金山后又回来——这次经历和他的偶像乔布斯颇有相似之处。刘韧告诉《财经》,雷军内心极其克制,离开又回去是多难的选择,大多人开弓没有回头箭,雷军比很多人都要理智。

  此后的雷军就像一名力挽狂澜的英雄,带领着金山做游戏,并开发金山词霸,走出颓势。他还在母校武汉大学和学生们喊口号:“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

  如今回想,雷军当年豪言与创办小米时的愿景何其相似,但他却因此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最黄金的阶段。1998年,雷军出任金山公司CEO。同年,还在方正公司写程序的周鸿祎放弃传统软件业,带着5名员工创办了3721公司,意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杀入互联网。同一时期,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相继成立。

  雷军并非没有看到互联网之势。刘韧说,96年他和雷军在中关村的一个小酒吧喝啤酒,雷军就劝他,现在玩BBS没什么意思,建议其把时间花在互联网上。

  一位金山的老员工评价雷军是守正出奇的人,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生存,善于合作,善于发现和创造,但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内心瞻前顾后,太过谨慎。和当年的周鸿祎相比,雷军比他成功何止数倍,但就少了那一丁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赌性。

  雷军也尝试着去改变,他做电商做网游,学习新的玩法,每个行业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却永远不是老大。雷军反思15年来做的很多产品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总是失之交臂。这是时代使然,公司基因使然,回天乏力。

  2007年10月,金山终于在香港上市,市值只是一家主流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零头。两个月后,雷军选择离开。

  回到最初的问题,雷军为什么没有早点离开?观察者不难找到理由,无非责任感,英雄情怀与既得利益。雷军告诉《财经》,他曾以为金山可以承载他的梦想,于是一件事情争取了15年。“当你发现大哥不对,你不敢说,不愿意承认,很纠结。你也大可逆天,破斧成舟,但是却会失去人和。”

  说到底,当年的雷军少了抛弃一切,重建一切的勇气。他内心一直有《硅谷之火》的梦,但缺的只是那一点火星。

  上述员工告诉记者,那时候非常流行一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了雷军的优秀,但显有人知他的内心多么渴望卓越。早在2000年,雷军创办国内最早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时,就取名卓越网。

  这次离开是莫大的打击,却也是命运给他最大的帮助。如果没离开金山,雷军会怎样?结果显而易见,雷军会像在金山一样,永远是一名优秀但不够卓越的商业领袖,永远是和成功只差一步的创业者。

  离开之后,雷军的人生步入低潮。他开始全职去做投资。外界有人评论他做不了CEO,只能做董事长。那一刻,他可能也相信这样的评价。毕竟对于一个如此追求完美的人来说,金山的经历只能说是没有失败,却肯定算不上成功。

  2007年冬天,雷军跑回金山大楼,后来想回家时,才记起已经没有了司机。他在风雪交加的中关村等了四十多分钟都打不到车,内心悲凉。

  别人评价金山时期的雷军缺乏那一丁点的赌性,而投资,恰恰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赌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小米 雷军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