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NVLink阵营」先行内战 超微总监暨UALink主席舌战博通
在一场OCP APAC互动论坛上,即便宰制AI「帝国」的NVIDIA不在场,NVIDIA反抗军阵营内部,却出现了激烈的言词交锋。
在全场爆满的观众面前,UALink联盟董事会主席暨超微(AMD)架构与策略总监Kurtis Bowman,以及博通(Broadcom)资深副总裁暨核心交换器事业群总经理Ram Velaga,针对以太网技术上演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舌战攻防。
看点有二:
其一,Kurtis Bowman本身也身兼AMD的架构与策略总监,AMD在AI加速器、GPU领域,无疑就是NVIDIA的竞争对手。
其二,Kurtis Bowman对于博通不断强调以太网在Scale-Up领域的延迟表现,优于包括UALink联盟的所有技术,提出质疑。
然而,Ram Velaga随后也直接拿出自家产品样片回击,并严正表示博通确实「做得出产品」。
博通直言,现在市场上尚未看到UALink解决方案出现,看来是「还没准备好」。 Kurtis Bowman则不甘示弱指出,期待9个月后UALink方案问世,双方能够真正地用实打实的技术成果来交手。
博通、UALink双方代表都在关于云端AI运算Scale-Up领域的分享会上,分别提出技术看法。 随后,双方针对UEC(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提出的规格标准内涵,也进行攻防。
Kurtis Bowman认为,UEC释出的IP与标准并不完备,没法确保所有市场上的芯片开发者,都能透过这个规格打造出符合Scale-Up需求的芯片。
Ram Velaga回应,今天既然是一个技术标准,不可能限定这个技术的延迟数字,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这不是标准该有的内容。 此外,客户对Scale-Up的需求很多元,也不是所有人都要最高阶的技术,以太网长期累积的基础与兼容性,正是胜出关键。
Ram Velaga更直言,Kurtis Bowman的说法,是否暗示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没法打造出优秀的产品。
双方的争论在论坛上并没有明确结论。
能够确定的,就是共同敌人NVIDIA没有到场的情况下,两种传输规格的竞争激烈程度,还能够到这样前所未有的高峰,显见云端AI市场有多火红。
独家专访Kurtis Bowman 博通是否挟以太网技术扩张版图?
论坛会后,DIGITIMES独家专访Kurtis Bowman,UALink未来是否能够与NVLink分庭抗礼?
Kurtis Bowman坦言,确实以太网在「Scale-Out」领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因为Scale-Out的工作目标就是把数据实际地传送出去,这样的需求非常符合以太网技术本身的特性。
但是「Scale-Up」并不是把数据传送出去,而是要让「同一个机柜的不同运算芯片」相互连接并同步工作,这不是以太网的强项,因此,他对于博通的「以太网技术宣传」有所质疑。
更重要的是,Kurtis Bowman认为,光凭现在UEC提供的规格标准,几乎没有什么以太网芯片业者或是自研芯片厂商,能够像博通这么强。
博通数十年耕耘以太网芯片的技术know-how,才是他们成功的秘方。 在博通有着极其巨大优势,且掌握了高门槛技术领域的现实下,高喊开放与自由竞争,这样的环境真的算是「开放」吗?
Kurtis Bowman直言不讳地说:「这看起来更像是博通把以太网技术的开放性,当做扩大自己市场影响力的正当理由。」
开放系统阵营最大压力与共同目标 都来自NVIDIA
不过Kurtis Bowman也表示,确实就现状来看,UAL和UEC都属于开放系统阵营,共同目标就是和NVIDIA的NVLink竞争,提供云端AI客户更多不同选择。
而要和NVLink竞争,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NVIDIA不仅有强大的AI软件平台以及运算芯片做为基础,技术升级也仍在加速推进中。
要追上NVIDIA,更甚之,追上超高速发展的AI应用,需要多家公司一起努力,在技术理解与创新上积极贡献才行。 UAL社群,肯定是合作关系最紧密的联盟,也是最有机会跟NVLink正面对抗的技术规格。
Kurtis Bowman表示,2026年UALink技术正式进入市场,并导入到客户的AI数据中心中。 已率先确定会推出包含UAL技术运算芯片的AMD,是重要的推动者。
不过,UAL 当中一些比较积极的云端服务(CSP)大厂,预计很快也会导入UAL规格。
只要技术在市场上能证明效益,很快会有其他CSP跟进,接着,才是验证与测试动作最保守的企业级服务器客户。
Kurtis Bowman坦言,任何新规格的推动都需时间,但云端AI的一些重点客户,都是UAL联盟当中,最积极参与技术创新的成员。
加上Synopsys、Cadence这些关键IP、EDA大厂都全力支持,UALink后续发展仍可乐观看待。
Kurtis Bowman强调,UALink当中许多成员,会随时分享技术最新进展。 这让UALink规格不会在发布后就停滞,而是会随每一个成员看到的新状况而快速演进。
AI,人类史上最复杂,发展速度也最快的技术潮流中,只有透过高速、高密度的协作,才有机会跟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