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消费电子,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2024 年,AI 浪潮席卷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也试图借此东风实现复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408/461698.htm过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飞跃式发展,引发全球关注。在消费电子产业中,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消费电子产品的边缘、端侧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
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革新了消费电子终端人机交互的体验,加速各类终端电子化、智能化进程,将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并非是渐进式提升」,而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而智能手机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未来一两年,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会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落地,使人机交互更加便捷、人性化,只需文字或语音输入,就能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满足多样需求。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体验。
AI 与消费电子的结合
人工智能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和庞大数据集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消费电子则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AI 与消费电子的结合点在于,AI 技术可以赋予消费电子产品更智能化的功能和更人性化的体验。例如:
AI 智能手机:相比其他端侧设备,手机具有普及率高、算力强、可交互和应用场景丰富、黏性高四大显著优势,更加适合成为 AI 技术载体。生成式 AI 正全方位赋能智能手机,将手机打造成全天候的私人智慧助手和移动生产力工具。
通过 AI 技术赋能智能手机的尝试最早可追溯至 2017 年,当时安卓手机在其 SOC 平台中加入独立的 AI 计算用于运行和影响增强相关的深度学习模型。随后,AI 技术逐渐被应用在强化安全、优化续航、提升网络性能等方面,但计算摄影仍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直至 LLM 被装进智能手机,手机 AI 应用跨越至大模型时代。目前,VIVO、OPPO、荣耀等头部安卓手机厂商已成功实现 70 亿参数大模型的本地部署。
一般认为,生成式 AI 手机是利用大规模、预训练的生成式 AI 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情境感知,并具备不断增强的类人能力。生成式 AI 手机需具备以下四大必要特征:
支持大模型的本地部署,或是通过云端协同的方式执行复杂的生成式 AI 任务。生成式 AI 手机本身具备强大的 AI 算力,无须完全依赖云端服务器。
具备多模态能力,即可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输入,以生成各种形式的输出,典型用例如翻译、图像生成和视频生成等。
确保流畅、无缝的用户体验,手机可以自然而直观的交互方式,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
拥有实现以上三点的硬件规格,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领先工艺和先进架构设计的移动计算平台,拥有集成或独立的神经网络运算单元 (如 APU/NPU/TPU),大容量和高带宽的内存,以及稳定和高速的连接,硬件级和系统级的安全防御。
AI PC:即 CPU 集成 AI 引擎的 PC,对语音、图像信息具备 AI 感知能力,同时软件系统兼容 AI 搜索、内容生成、智能推荐等 AI 应用,并能够贡献 AI 算力。AIPC 浪潮下相关应用场景体验大幅升级。
2024 年 5 月 21 日,微软推出 Windows PC 新品牌——Copilot+PC,即带有 NPU 内核及微软 AI 助手 Copilot 的 Windows PC。相较于早先上市的一众 AIPC,此次微软将旗下 AI 助手 Copilot 全面引入了 Windows 系统,并且内置了 OpenAI 的 GPT-4o 模型,可直接在本地处理人工智能加速的工作负载(例如运行 AI 聊天机器人和图像生成)而无需依赖云。根据微软的定义,Copilot+PC 硬件配置至少需要 16GB 内存(DDR5/LPDDR5)、256GB SSD/UFS,整合 NPU 的性能需要达到 40 TOPS 以上。微软还宣布与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三星等顶级 OEM 合作,在 6 月 18 日起推出全新的 Copilot+PC 产品。
AI PC 浪潮下相关应用场景体验大幅升级: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办公有望成为未来工作模式。AI 技术可优化数据传输方案进而提升协作实时性,并通过 AI 降噪等技术强化音视频效果,最终弥合远程交互场景与面对面场景在感官知觉上的差异。
AI 技术可加速图像类信息处理速度,赋能游戏开发、平面设计、摄影、短视频等内容创作市场,而通过 AI 实现内容创造需要终端设备提供稳定高效的 AI 算力支持。
终端设备在 AI 技术加持下性能和功能日益强大,能以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交互模式协助使用者处理日常信息,更好地充当个人数字助理的角色。
AI PC 可在不增加 GPU 负担的情况下优化游戏的视觉效果与音效,同时大幅提升玩家与游戏中 NPC 虚拟角色的互动体验。
AI TV:今年三月,三星开售了 2024 Neo QLED 8K 电视。这款电视配备了「第三代 AI 8K 处理器」,具有 512 个神经网络,是上一代的八倍,神经处理单元(NPU)的速度是上一代的两倍。它可以即时分析和放大内容,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欣赏低分辨率视频,还能检测每条内容的音量差异,并分离和放大声音,确保对话清晰地传达出来,而不会被背景噪音或外部声音淹没。
除了三星外,海信也在三月份发布了电视新品 U8N Pro,搭载了一颗信芯 AI 感知芯片,画质增强能力也随之提升。按照官方的说法,那就是全面进入了 AI 计算画质时代。五月份发布了海信又发布了 AI Mini LED 电视新品 X Ultra 系列,其使用了海信的星海大模型。
AI 电视和传统的智能电视不同。传统的智能电视,是具有全开放式平台,搭载了操作系统的电视,用户能安装各类应用软件。而 AI 电视是在智能电视的基础上,结合 AI 技术,让电视的功能变得更加的强大。利用 AI 技术,还可以实现电视音画质全面升级。
2024 年,AI 电视才刚面世。目前 AI 电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仍在发展道路上摸索着前进,「AI+电视」的组合似乎并没有一个终极形态。从目前面世的产品来看,AI 电视的核心要素主要可以概括为:AI 画质、AI 交互、AI 互联和 AI 创作。
不难看出,AI 和消费电子的主要结合点在于 AI 影像技术、AI 语音助手、AI 交互、搭载 AI 大模型和 NPU 等 AI 芯片。
大厂全面拥抱 AI
目前众多 PC、智能手机乃至于电视厂商等将 AI 作为关键差异化因素,希望通过 AI 开发全新的亮眼功能。甚至喊出来「All in AI」的口号,全面拥抱 AI。
自 2017 年以来手机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智能手机的创新进入瓶颈期,手机厂商开始卷配置、卷价格,AI 大模型为手机厂商带来新机遇。根据 Canalys 的预测,2024 年全球 AI 智能手机将占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的 5%,到 2027 年市场这一比例将上升到 45%。对于中国市场,IDC 则预测 AI 手机所占份额将在 2024 年后迅速攀升,2027 年达到 1.5 亿台,市场份额超过 50%。
VIVO、OPPO、荣耀、华为、小米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发布了 AI 大模型,向生成式 AI 手机进化。2024 年 2 月,魅族决定 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OPPO 宣布正式进入 AI 手机时代,在除夕当天更是将超过 100 项 AI 实用功能推送至 10 余款手机系列。苹果公司也于 2024 年 2 月底宣布放弃造车,投向生成式 AI,下一代 iPhone 16 或成苹果首款 AI 手机。华为也宣布 HarmonyOS NEXT 将 AI 与 OS 深度融合,构筑了全新的鸿蒙原生智能框架。前不久,小米宣布小米小爱大模型将迎来全量升级,全部免费。除了手机、平板之外,还有电视、汽车、音箱等设备都将支持升级。
部分手机厂商智能手机搭载的 AI 大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NPU 是实现手机 AI 功能的核心硬件,此外大模型的嵌入对手机内存容量、带宽、传输速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 16GB 可能成为手机内存的基本配置。这些搭载能够端侧运行生成式 AI 模型的 SoC 以及 int-8 数据类型的 NPU 算力大于 30 TOPS 的手机也被称为「新一代 AI 手机」。符合前述 SoC 定义的产品有苹果 A17 Pro、联发科天玑 9300、高通骁龙 8Gen3。
除了 AI 智能手机外,多家科技巨头也在全力押注 AIPC。在 AIPC 领域,包括英伟达、英特尔、联想、惠普、宏碁等厂商都在加紧研发和创新,希望在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预计 AI PC 在 2024 年将迎来放量初期,2025 年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2026 年占整体 PC 销售的一半以上,2027 年出货量占比升至 60%。
联想早前发布了业界首份《AI PC 产业(中国)白皮书》,全方位地揭示 AI PC 产业的未来,表示将在未来持续向 AI PC 方向押注。如今联想也正在与科技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并已推出基于阿里巴巴大语言模型的 AI 电脑。此外,联想还计划到 2027 年为所有新款 PC 配备人工智能(AI)功能。
今年年初,微软携操作系统和 AI 两大优势亲自入场,发布了自己的 AI PC——Surface Pro10 商用版和 Surface Laptop6 商用版。苹果则发布了新款 MacBookAir,苹果称其为全球最佳 AI 消费级笔记本电脑。
目前,英特尔、高通、AMD 等芯片处理器厂商已推出针对 AI PC 的处理器,联想、华硕、戴尔、荣耀等品牌厂商也在积极推动 AI PC 的发展。纵观目前已知的那些 AI PC,不难发现它们在硬件层面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普遍具备「NPU」、这个此前在 PC 中很少见的计算单元。
自 2014 年以来,全球电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对于科技厂商而言,一股来自硬件参数的内卷之风,正如手机行业一般,从屏幕尺寸到显示画质,最后刮向了芯片。而随着 AI 在手机和 PC 等更多超级终端上应用落地,大模型从云上走向了终端,电视行业作为曾经的超级终端,也无法忽视这轮推动行业前进的催化剂。
各大科技厂商纷纷将 AI 落地电视这一终端,一场 AITV 的变革悄然开启。作为头部玩家的三星也并不例外,除了在今年 3 月 17 日带来了 2024 年电视新品,同时也喊出了「AI for ALL」的口号,全面发力 AI。2024 年,海信视像也已经入局电视 AI 领域,并发布了自研星海大模型产品。海信视像还提出了电视 AI 的三大技术底座,分别是算力、算法和数据。为了让产品更好地发挥 AI 的优势,海信推出了信芯 AI 感知芯片,画质增强能力也随之提升。按照官方的说法,那就是全面进入了 AI 计算画质时代。
AI 技术赋能下,是否真的能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端侧算力升级带来 AI 大模型对硬件更高的性能需求,有助于推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回暖。其主要原因在于 AI 手机、AIPC 等消费电子产品将缩短用户换机周期,加速换机潮的到来。
在 AI 手机方面,参数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AI 大模型的能力和性能。大模型包含参数越多,精确度越高, 生成式 A|手机性能也更为强大。目前,VIVO X100 系列、OPPO Find X7 系列、荣耀 Magic6 系列等安卓旗舰机型均已成功实现 70 亿 LLM 的本地部署。预计本地大模型参数的上限将在 2024 年增长至 130 亿,2025 年有望达到 170 亿。
更大参数级别的模型对手机硬件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 AI 算力是 SOC 升级的重中之重。SOC/AP 作为手机最重要的 AI 运算单元,很大程度上决定本地部署的 AI 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进而决定了手机的生成式 AI 能力。手机 SOC 普遍开始集成诸如 APU 或 NPU 等独立的 AI 计算单元,专门负责处理重载的 AI 任务。此外,AI 大模型需要消耗更多电量以实现高频率的推理任务,因此终端设备需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和更大功率的充电器,进而推动电源管理芯片升级。同时,大模型运行时需驻留在内存中,每次处理生成式 AI 任务都将涉及到海量数据的搬运,对手机内存和闪存的容量和性能都有着更高要求。在此情况下,AI 智能手机将刺激一波新的消费需求。
在 AIPC 方面,随着 AIPC 的应用生态愈发成熟,用户体验将迎来全方位提升,进而刺激消费者购机需求,AIPC 将拉动 PC 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微软认为 Copilot+ PC 硬件配置至少需要 16GB 内存 (DDR5/LPDDR5)、256GBSSD/UFS,整合 NPU 的性能需要达到 40 TOPS 以上;英特尔表示未来 AIPC 入门级标配将提升至 32GB 内存,2025 年 64GBPC 将开始出货。此外,AIPC 需搭载高传输速率的内存以缩短大模型响应时间,传输速率更高的 LPDDR 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此情形下,行业预计两年内置换 PC 的用户占比会翻倍,提升至 20% 甚至更高。
在 AITV 方面,截至今年 6 月,三星 75 英寸(189 厘米)以上的全新高端 AI 电视销量同比增长 40% 以上。增强的人工智能功能被认为是在超大型高端电视领域日益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些功能通过基于 AI 的图像放大和声音优化提供差异化的观看体验。使用 AI 的节能模式也是流行的功能之一。
AI 赋能消费电子是未来趋势,随着 AI 赋能消费电子,必将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