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松果处理器正式发布 知乎网友如何评价?
知乎网友: 只是为了和半导体厂商谈判增加筹码而已。首先BP它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壁垒,当然它可以放弃。但是如果放弃BP,那么剩下的就是盒子,电视,平板。这个可以搞啊,拿到授权自己找fab。现在中国不是要搞fab吗?好了,问题来了。你们这些高端人才肯定不会买,那谁买呢?然后再看看中国的市场布局,各个细分市场的饱和状态。农村?你要说小米不懂中国,谁懂?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4699.htm知乎网友陈志博:如果连尝试都不敢,怎会有大成功?谁不是从呱呱坠地开始,不往前迈出那一步,你永远都是失败者。(研发)务实、不骄不躁,勇于尝试这就是小米之于其他厂商的优势,雷军说过:“我一开始并没有想着办一家大公司。”放下包袱,大不了重头再来!依然是一条好汉
知乎网友鎮山河:小米做芯片成功的话,估计估值翻倍,个人态度偏向于乐观,希望小米能成功,一开始和联芯合作,从低端开始。
知乎网友明月心堂:我觉得这是大趋势,毕竟竞争下去剩下的就那么几家,要是手里没点绝活怎么混?再说miui要想再进一步,就需要从底层优化!
雷军昨天下午发了一条微博,评论里有网友说“希望能和麒麟芯片有得一拼,而不是别人调侃的九死一生”。也有网友给出了这样的鼓励“踏出了这一步,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先不管和其他芯片如何,自主研发生产就值得我们大家去支持。国产加油,小米加油!”

那么小米的第一款芯片,到底有哪些是值得大家期待的呢?
雷军认为小米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芯片研发团队,具备10多年手机及芯片行业经验,具备不错的出货量。以下为松果芯片的研发历程:
2015年7月26日,小米完成了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
2015年9月19日,完成了芯片样本的回片;
2015年9月24日,小米松果芯片完成了首次通话;
2015年9月26日,小米松果芯片首次点亮屏幕。
小米首款松果自研手机芯片命名为澎湃S1,经过28个月的时间从立项到量产。澎湃S1定位在中高端新品领域,同时注重性能和功耗的平衡。

澎湃S1采用八核64位处理器,拥有28nm工艺制程,包含四个2.2GHz主频A53内核以及四个1.4GHz主频A53内核,GPU为四核Mali-T860。由于同时加入了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内存带宽占用。
澎湃S1还采用了32位高性能语音DSP,支持VoLTE通话以及双麦克风降噪。通过14位双核ISP处理器增加图像处理能力,支持双重降噪优化来增加夜景画质。
调制解调器方面,雷军坦言这是松果芯片的难点所在。澎湃S1采用可升级的基带,Modem可编程,通过OTA进行升级。可升级的基带主要面向高清语音通话、伪基站以及高铁模式,同时也具备芯片级安全保护。
发布会现场雷军给出数据,澎湃S1在安兔兔6.0整机的跑分为64817分,超过了高通骁龙625以及联发科P20处理器的跑分。
自主芯片对于小米来说意味着什么?
尽管性能只能算中端水平,但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选择制造和研发这样一款处理器是权衡成本和产品线的最好选择。
首先在众多芯片制程中,28nm 制程是目前国产半导体厂商最为成熟的生产方案之一,可以做到短时间内大量出片,从而保证使用这类处理器的中低端手机的大量出货。另一方面,从生产成本来看,28nm 的生产成本对比目前旗舰级芯片使用的 14nm 或 16nm 制程来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据悉 28nm 芯片的光罩成本只要 600 万美元左右,而 14、16nm的成本大概需要 3 亿美元左右。
目前由于市面上主流处理器基本还都在使用 14nm 和 16nm 制程,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供应链的紧张,小米作为芯片生产领域的新入局者,很难抢到大量的产能,那么对于自己缩短供货时间,压低成本来说就毫无益处,所以选择 28nm 制程芯片无论从成本、产能、良率上,都能够满足小米在中低端机型上的使用需求。
毕竟芯片供应量不足,对于小米这样出货量极大的手机厂商来说基本上是毁灭性的。2016 年初的小米 5,被突如其来的乐视截胡了高通处理器后,面临了将近 3 个月的产能危机,小米 5 几乎无货可卖,这与处理器供应量应该是有直接关系的。
而在当今的手机市场,如果一款产品在发布后短期内不能及时拔高供应量,那么在发布时积累的消费者购买欲望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越来越低,自家的产品也很容易被别家新机抢走销量。
实际上,小米在红米 2A 时代,就曾经与联芯合作,推出基于联芯 LC1860 的红米 2A 手机线先行试水。在红米 2A 的推出过程中,松果团队参与了 LC1860 的开发与后期调试。
在当年 64 位就已经成为主流的的情况下,虽然联芯 LC1860 仍是一款 32 位的 A7 架构产品,似乎难以跟上市场的技术发展,但它却将价格有效控制在 6 美元左右,比起高通和联发科(最少约15 美金)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也让最低仅为 499 元的红米 2A 仍保有一定的利润。
2016年手机市场蓝绿两厂的崛起,让小米意识到线下市场的重要性,然而小米从诞生之初针对“互联网营销”所打出的高性价比产品牌,意味着小米在推广线下时没有办法给经销商留出足够的利润余地。
所以如果想进一步发展线下市场,除了继续用新品试探高端产品市场外,在中低端产品上进一步压低成本,是实现更多利润的重要一步。在推出了松果处理器后,在中低端产品线上,小米也赢得了一定与高通、联发科的议价权,能够降低自家采购手机芯片的压力,进一步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率。
另一方面,如果小米想要将自己的手机产品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专利问题是一个极难逾越的障碍,尽管根据 2016 年 ROL 律师事务所最近发布的 2016 年美国专利经济市场相关报告显示,2016 年共有 772 个专利资产包出现在出手清单里,共计 11000 个专利。
整个报告的亮点,在于小米首次在买主榜单中出现,而且一下子就排到了第四。但对于小米来说,芯片方面的专利仍是手机无法在很多海外市场开卖的原因,小米选择和大唐联芯合作开发 SoC,可以部分解决通讯技术上的专利问题,因为大唐作为 TD SCDMA 技术专利的主要拥有者,通过合作的方式,小米可以继续拓展自己在专利上的布局。
最后在品牌形象上,自主研发处理器对于小米品牌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尽管仍然是购买 ARM 公版设计来研发 SoC,但以“自主研发”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又可以激起不少“爱国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那么,关于小米自研手机芯片,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