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芯片打造生态帝国 松果救得了小米吗?
小米依靠芯片打造生态帝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4281.htm小米在成立之初,就以“硬件+软件+服务”的“三驾马车”模式来打造软硬结合的平台型公司,彼时,小米瞄准的目标是苹果。
2014年,小米开始启动围绕“系统+硬件”的智能家居布局,此后推出小米生态链,意在打造一家“百货企业”式的全生态链。
雷军曾说,我原来是别人生态链的组成部分,今天我要做平台厂商,关键就是在生态链,没有生态链的支持根本做不起来。
小米在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生态”,并涉足诸多产品,如路由器、智能电视、小米盒子,空气净化器、甚至电源插座等。且发展起来一批以“米”为代表的生态链企业的原因。
无论怎样,通过硬件搭建生态圈的模子已经建立起来了,而这在国产手机中早已领先一步。
雷军曾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中谈到,“硬件的竞争从来就是多维竞争,是全生态链的竞争,这是一切的基础。”
此中可以看出,手机只是作为小米整个生态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真正的竞争是全生态链的竞争,这是小米模式。
但是,纵观小米整个生态系统,智能手机仍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小米生态链中的产品涉及面很广,想要实现智能化必定都要搭载芯片,如果使用自主芯片,那么等同于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或许,短期内小米的芯片在性能、稳定性上无法得到保证,但从长远利益来看,自主研发芯片会成为生态布局很重要的一环。
“目前小米的盘子很大,并且拥有一条完整生态链,小米的松果处理器今后不止覆盖于手机芯片,它还会做生态链产品中的处理器,例如iot处理器等。”闫占孟对蓝鲸TMT说道。
据行业内人士指出,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曾搭载的是Marvell芯片,不过去年Marvell CEO及总裁双双离职,更早之前,Marvell曾在中国裁员800多名。这种情况必定对小米智能家居产品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松果完全可以具备出产相应的智能家居产品的芯片。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米货源稳定,又能使产品成本降低,还有利于小米手机与其自家智能家居产品系列构建智能家庭的解决方案。
有的人曾说,小米模式已走到临界点。单从手机上看,的确实有些颓势。因此,小米需要发力新的增长点,而如今,新的增长点很有可能是松果处理器。
但是,从2015年就传闻四起的小米自主芯片一直到今天,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力期。
两年的时间内,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已从920升级到960,其架构也用上了主流的A73。
而近期所曝光的松果处理器仍然徘徊于低频时代的A53架构,这对于小米来说,难免会让很大一部分性能至上的米粉感到失望。
小米何时用“真身”?
目前,从自主研发芯片的厂商来看,他们的盈利情况均不高,而这些均与芯片品控有关。
其实,对于小米来说,其经常在发售新机后出现“耍猴”行为,而此行为的罪魁祸首就是产品产能不足,并非是因为其“缺芯”所致。
如果说,把手机的产能和销量都归功于自主芯片,那么oppo和vivo的崛起说明了,一个手机厂商的快速崛起和有无处理器是没有关联的。
因为手机在生产过程中会牵涉到很多零部件,当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整个生产流程,导致产品的延期和断货。
从前期来看,小米与苹果、三星和华为这些拥有自主芯片设计能力的手机厂商相比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芯片产业的研发持续高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决定了小米推出松果一代芯片后,后续的研发投入能否持续。
而从一些前辈的前车之鉴来看,做处理器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不断的更迭试错。
最后,我们依然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在前文中就曾提起,松果科技的员工主要由联芯员工分流而来,而松果科技的芯片封装测试、制造依然由大唐电信的联芯负责。
不知何时,小米能够真正的脱下“铠甲”,用“真身”来制造真正属于它的一颗“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