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估值重压下 小米与理想背道而驰的现实
姜兆宁说,自从去年夏季以来,Yeelight已经售出了50万个灯泡和情绪灯,销售增速是小米投资之前的10倍,价格比飞利浦的照明套件Hue低80%以上。Yeelight取得了某种共生式的成功,小米靠它在Yeelight上的成功来发展它的生态系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530.htm然而,Yeelight这类的公司也助长了对于小米的怀疑。Yeelight面临的挑战也是小米的生态系统下的很多新创企业所面临的挑战。Yeelight卖的不是生活必需品,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中国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美国人的五分之一。
如果Yeelight要把产品卖到国外,它肯定无法维持其产品的地板价,价格将会上升。在国外,灯泡也有知识产权,需要拿到授权。(中国也有强大的知识产权法,但是执行不严。)姜兆宁以前是朗讯公司(Lucent)的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坦言,要在欧美进行销售,Yeelight就必须先获得其他公司的专利授权,这势必导致零售价格上涨好几个百分点。而且,由于小米的电商网站在国外几乎毫无影响力,Yeelight还是要和传统零售商合作,使得售价再提高30%到40%。总而言之,除非Yeelight推出自己的创新技术,否则它在国外将失去大部分价格优势。
小米手机也在国外遇到了类似的知识产权问题。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Ericsson)多年来一直指责小米未经授权使用爱立信的无线技术。2014年,小米开始在印度销售手机,爱立信赢得了对小米的一起诉讼。(案件尚在进行之中,小米拒绝对未决案件发表评论。)今年5月,小米宣布了一项跟微软(Microsoft)的协议,购买其1,500项专利,将有助于解决小米手机的知识产权问题。但是这些专利对灯泡和净水器的用处不大。
刘德承认:“至少有一部分生态系统公司遇到了这样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不依靠小米网站支持的情况下,只有几种生态系统产品打入了国外市场,而且不是高利润的标志性产品。比如,小米健康手环在美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售价只有15美元。
在三年之前,雷军告诉《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我们不是那种生产低端手机的低端公司。”然而,很多中国消费者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它没有能够顺利推出信得过的产品。今年,由于制造出的干净空气不足,小米的第一款空气净化器受到了上海监管部门的批评。(公司称,净化器“通过了北京监管部门的所有标准”。)在小米自己的论坛上,也有用户投诉其4K电视的质量。
就连让小米扬名的手机也出现了问题。尽管拥有包括富士康(Foxconn)在内的众多供应商的支持,小米产品的可靠性还是不如更加成熟的竞争对手。部分小米手机用户抱怨,手机屏幕易碎,耳机插孔发出静电噪音。最新的旗舰手机小米5在3月发布之后,已经引起了投诉。有用户称,新手机很烫手,经常达到近50摄氏度。
小米称,对于小米5手机的质量投诉属于“孤立个案”,又称“我们会切实调查所有的正当投诉”。但是,对于小米手机不可靠的观点已经产生了影响。互联网顾问邓肯•克拉克最近调查了中国的手机用户。结果显示,只有37%的小米用户表示会再次购买小米手机。相比之下,74%的iPhone用户称会再次购买iPhone手机。克拉克表示:“小米的用户粘性不足,一个生态系统不应该是这样。”
只要小米的智能手机销售继续一路飙升,小米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成长烦恼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它没有这么幸运。在发布小米Note之前,雷军宣布,2015年智能手机的销售目标是1亿台。但是根据IDC的数据,最终的出货量只有7,100万台。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1,090万台,同比下降26%。在同一时期,全球手机的销量下跌0.5%。
这些数字动摇了小米的450亿美元估值。小米去年的营业收入为125亿美元,假如能够实现10%的营业利润率,那么,其估值就是盈利的38倍,泡沫颇大。实际上,为了争取用户,小米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手机,利润很可能只有5%。在扣了税之后,小米的估值就是盈利的80倍。如果小米要公开交易,它至少需要将营业收入翻两番,才能够使估值接近于竞争对手,比如苹果。
可以肯定,如果小米上市,恐慌的投资者会纷纷出货。自从今年4月披露了智能手机销售放缓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以后,苹果的股价一度下跌了12%。苹果的科技生态系统是全球最成功的,每个财季为苹果创造出6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约占苹果总营收的12%。但是,这个营收额深受硬件设备销售增长率的影响。每当买了新手机,人们就会在应用和服务上花费更多的钱。当闪闪放光的新手机褪色之后,这方面的支出就会猛降。
当然,小米还没有上市。它的销售一直不错,还不需要继续融资。这让小米避免了会引发舆论大哗的“降值融资”,即以比上一轮更低的估值进行融资。不过,有报道称,公司准备发债。在早期投资小米的顺为资本(Shunwei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许达来(Tuck Lye Koh)表示,他和其他人相信,小米会最终统治中国物联网。他们认为,小米既是得益于低成本的互联网公司,也是未来的宜家(Ikea),以低成本大量生产优质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