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450亿估值重压下 小米与理想背道而驰的现实

450亿估值重压下 小米与理想背道而驰的现实

作者: 时间:2016-09-28 来源:财富中文网 收藏
编者按:狂奔了5年的小米确实在今年遇到了瓶颈,可能它看起来没那么活泼而生机勃勃了。不过,大家现在就挥舞着旗帜唱衰和抱着“XX已死”、“下一个诺基亚”、“XX寒冬将至”的论调未免也有些上纲上线。

  要说和苹果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关于生态系统的想法比苹果更大。苹果聚焦于iTunes服务,紧密围绕平板电脑、PC、智能手机系列产品。而却在构思一个庞大的。小米希望,有朝一日,你在手机上点击几下,就能够控制你家里的小米净水器、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智能情绪灯,等等—差不多就是整个小米式的智能家居。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530.htm

  小米的高管和投资者称,小米当前不如意的销售数字只是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栽的一个小跟头。风险投资人季卫东对《财富》杂志说:“就生态系统的布局和国际扩张来说,小米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季卫东曾经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科技行业分析师。他的在香港的全明星投资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曾经在2014年领投了小米的一轮大规模融资。

  押注这一布局就是押注于好几个变革趋势: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普通用户被纳入,以及中国消费产品公司打入欧美的能力。然而,随着小米的发展放缓,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像小米这样一家没有自主创新技术、除智能手机销售之外就基本没有其他建树的新创企业是否有能力像苹果和谷歌(Google)那样打造出庞大或者“有粘性”的生态系统。

  驻中国的互联网顾问、曾经在早期给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公司做过咨询的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说:“我觉得,道路已经变得不平坦了。”押注小米成功的希望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小米的高管们不喜欢别人把他们的公司称为智能手机新创企业。他们更喜欢的是“互联网公司”。尽管在过去五年里,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1.75亿部,但是它仍然一直坚持自己的互联网身份。小米的大部分手机都是通过网站销售的,直到最近才设立了零售点。在中国销售的小米搭载的是经过大量改动的谷歌安卓系统(Android)—MIUI系统,同时还预装了小米自己的音乐和应用商店。

  几年之前,小米意识到,手机买家并未带来太多的经常性营业收入,也不会吸引那些可能要更新换代手机的客户去关注小米。公司开始销售不同颜色的智能手机电源,作为手机的附件。这些产品销售良好,令小米受到启发。

  公司的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雨果•巴拉(Hugo Barra)说:“为什么不开发新产品?”巴拉出生于巴西,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曾经是谷歌的安卓新产品团队领导人,被小米挖来负责品牌的国际化。他说过:“我们注重的不是销售手机,而是尽可能多地获得用户。”小米的高层表示,只要有设备能够吸引用户,我们就生产这些设备。

  生态系统计划就是用来做这个的。其核心是一个170人的团队,成员精通产品开发、供应链和设计。但是,与苹果的乔尼•伊夫(Jony Ive)和他的设计团队不一样,小米的团队主要跟外部公司合作。小米跟硬件新创企业(也经常创办这类企业)合作,为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种子基金。小米不去全面控制这些公司,而是鼓励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去冒险。

  小米跟这些公司签订独家合同,包销它们的大部分产品。作为回报,这些公司(目前有55家)可以利用小米的供应链、营销资源,甚至还有小米的工业工程师。

  43岁的刘德曾经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的系主任,现在主管小米的生态系统。他采用的方法是地毯式的扩张,把各种产品都包括进来,比如耳机、蓝牙音箱和健康手环(也可以当闹钟使)。目前,小米除手机之外的最热卖的产品却是日常的“非智能”产品:插线板和移动电源。但是,小米更大的目标是建设全套可以实时更新信息的智能家居。今年4月,小米邀请了300多名记者,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售价为150美元的智能电饭煲。(用户可以用他们的手机跟踪生米从“泡水”到“大火煮”的全过程。)

  小米生态系统在去年的销售收入是7.5亿美元,根据营业收入分享协议,这些钱大部分都流入了小米所支持的新创企业。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预计,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到2018年可能达到150亿美元。刘德表示,小米生态系统创造的营业收入五年内就可以跟智能手机收入持平。去年,小米125亿美元的总收入里有90%来自于智能手机业务。所以,刘德和小米基本上是希望把一个营收为7.5亿美元、主要来自于国内的业务快速发展为营收至少达到110亿美元、更加全球化的全球性业务。

  去小米旗下的新创企业Yeelight参观一下,就能够发现,小米的计划相当复杂。这家公司的总部在青岛,拥有60名员工,生产一款1,600万色的“智能”情绪灯泡和一款蓝牙灯泡,容易让人联想起荷兰电子产品巨头飞利浦(Philips)生产的Hue灯泡。

  2014年,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了Nest,智能家居新创企业风行一时。Yeelight的创始人姜兆宁受到了风投的追捧。姜兆宁称,小米的支持就像是从天而降,在各个方面都对公司提供了帮助,从品牌建设到质量控制。它也让Yeelight得以绕过传统零售商,这一般会将采购价格降低40%。Yeelight的产品被放在小米官网的首页上展示。据China Rank的数据显示,小米官网每个月的独立访问用户超过1.4亿。



关键词: 小米 物联网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