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2016年中国无人驾驶产业报告

2016年中国无人驾驶产业报告

作者: 时间:2016-08-05 来源:新能源汽车观察 收藏
编者按:无人驾驶时代,汽车将由“软件+硬件”组成向“软件+硬件+内容”组成的方向发展,未来内容提供商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汽车生活。

  ⑵形成两条发展路径——ADAS和人工智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092.htm



  目前的发展已经形成以ADAS和人工智能切入的两条发展路径。

  路径一:以传统车厂为代表,如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

  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ADAS功能和技术,逐步提高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来不断向完全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缓解司机驾驶压力,改善司机的驾驶体验。主机厂具备丰富的整车制造经验,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核心技术是ADAS的各项自动控制系统 ,在汽车的行驶决策过程中,更多的是由人对周边的状况做出判断,并采取执行措施,机器决策仅起到辅助作用。

  路径二: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如百度、谷歌等。

  通过提高移动式机器人 深度学习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来完成无人驾驶汽车的各项任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计算机来控制汽车,彻底取代人工驾驶。互联网企业拥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成熟的算法和云服务平台,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机器的“驾驶经验”,从而对行驶路况进行准确的判断,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带来的事故率。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的行驶决策过程中,完全由机器对周边状况进行决策并控制执行,人工智能完全控制汽车的所有驾驶决策。

  ⑶中国无人驾驶市场仍处于探索期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仍处于探索期。紧随2011年一汽无人驾驶车路事件之后,各参与方纷纷在无人驾驶领域展开布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试图在无人驾驶市场抢先占据一席之地。预计将在2020年以后市场将会进入启动期。

  探索期内已经展开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行业正式起步并进入探索期,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正式启动。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成功研制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

  2011年:一汽红旗HQ3无人驾驶车进行了从长沙至武汉286公里的路测。

  2014年:百度和宝马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无人驾驶领域展开合作,此后各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无人驾驶的技术将快速发展。

  2015年12月: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完成北京开放高速路的自动驾驶测试。

  2016年4月:长安汽车成功完成2000公里超级无人驾驶测试,从重庆途径西安、郑州,最终抵达北京。

  2016年6月: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运营。

  2、无人驾驶产业生态图谱分析

  ⑴中国无人驾驶产业生态图谱



  无人驾驶是在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上融入了智能化、自动化 、电动化以及互联网化等技术的综合性产业。

  从产业图谱角度来看,无人驾驶产业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分为整车和智能零部件两部分;软件分为技术和内容两部分。

  深度学习算法、云服务、车联网、系统平台、人机交互等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地图导航系统是无人驾驶发展的前提,能够增加无人驾驶汽车对外部地理位置信息的完整度。娱乐通信生活服务内容则能够大大丰富无人驾驶的汽车生活,满足消费者娱乐、社交、办公等的需求。

  智能硬件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对周边环境进行信息采集,由植入深度学习算法的芯片处理器进行决策分析,并通过控制执行设备对芯片处理器做出的决策进行执行。人机交互设备属于汽车内部的信息采集设备,通过交互设备接收消费者的指令,并提供导航和车内娱乐等服务。

  ⑵智能零配件提供方关键成功要素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智能零配件提供方的关键成功要素为:

  感知层面:扩大感知范围,提高信息采集精确度

  决策层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掌握核心芯片技术

  执行层面:加快响应速度,提高运行稳定性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