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不排斥IPO 三个小米却是三个命门?
优术:降维攻击和“黄牛理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3/287870.htm“降维”源自科幻小说《三体》,高维文明较低维文明是具有优势的。2013年中以前,手机厂商几乎没有看懂小米的,因为它们都是站在一维的硬件产业链视角来看,小米有些优势但并不是非常明显。当时一些手机厂商也走电商渠道,但缺少小米的味道。
当时小米是二维的,横向硬件产业链和纵向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构成“平面”。在硬件产业链上,由于有移动互联网价值链做后盾,小米可以谈硬件不赚钱,可以按照成本定价,这对于以硬件利润为生存基础的厂商来说,冲击还是比价大的。
201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手机厂商的互联网品牌推出,如荣耀、大神、努比亚等,也做自己的ROM,也做社会化营销,同是二维,小米还有优势吗?
在这个时间点上,小米开始向三维发展,打造生态系统,即三层生态圈和垂直价值链构成的竞争体系,形成新的优势。
所谓“黄牛理论”,是黄牛在线上抢到低价的小米产品后,在线下以高价卖出。如果将这个模式常态化,让代理商来做“黄牛”,就出现了线上线下差异化定价的销售模式。
这是一套特殊的定价+营销+渠道结合的方案:产品接近成本定价,线上渠道大力宣传同时控货,拉升品牌溢价空间;线下渠道加价大量出货,实现规模和利润。如果从经典的4P理论来讲,小米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上的灵活应用,超过了当时国内的任何一家厂商。
这种模式注定是阶段性的。当手机厂商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小米已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在品牌溢价的打造上,追小米并不容易。
四、小米面临的风险
相对于飞得高而言,能否平稳落地同样重要,做官与做企业一个道理。快速发展的企业不可能没有问题,小米有三大风险点,从三个小米的逻辑提出。
第一个是如何维持小米手机的销量
小米手机的品牌和销量是整个小米体系的核心,如果小米手机销量下滑,至少将带来整个体系的舆论危机,进而可能产生连环效应。雷军在证监会的讲话中提到,小米手机在国内占有率达到32%,才会稳定下来。这个规模大概是1亿5000万部,也就是小米2015年出货量的2倍。
2015年开始,整个手机市场容量见顶。小米增速放缓,同时,线上空间饱和,线下溢价能力减弱,而在实体渠道上的深度布局,小米才刚刚开始,尚需时日。
当前小米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全产品线布局,2000+元的市场做起来比较困难,最大的突破口是在500元以下的市场,去年小米没涉足,预计今年应该会做了,否则,哪里来销量增长?
第二个是MIUI被谷歌扼住咽喉
基于MIUI构建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垂直价值链并不是铁打的,关键在于MIUI是基于谷歌Android系统的ROM。而小米的发展动了谷歌的奶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Android更加碎片化,影响谷歌系统的发展及用户体验;二是在MIUI之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与谷歌自有生态是冲突的。如果今年谷歌成功返华,将会发展Google Play,并制定一些支持自身业务发展的措施,这些将影响到小米垂直生态的发展。
第三个是如何维持小米生态系统的高效稳定
小米保证效率的方法是,做核心产品,以投资的方式做周边生态。小米与周边企业已经组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家企业出错,都很容易反噬整个生态链试图树立的低价格、高品质形象。小米生态以投资为纽带链的业务模式注定了这个风险无法消除。
以硬件生态圈为例,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谈过这种风险,“55家一起往前跑,有共同利益还有自己的私利,在不同领域做不一样的事情,还要保证所有产品都符合小米的风格,品质达到小米的要求,更何况这还不是小米自己的队伍。”
而且,随着小米生态系统的扩张,这种风险将会被放大,如何规避风险,是摆在小米生态链的重中之重。雷军讲的讲生态品牌与小米手机品牌切割,是规避风险的第一步,但需要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资本的放大器作用。它可以助力小米快速发展,同样也可以让小米快速崩溃。投资高手雷军,应该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