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绿山8英寸项目倒下
挣扎4年之久,中国首个落户县级城市海安县的8英寸半导体制造项目——江苏南通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南通绿山”),最终还是没能撑下去。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6548.htm《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江苏省产权交易所官网看到,南通众和产权交易所发布一则资产转让信息,即《关于公开征集南通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100%股权意向受让人的公告》,挂牌价1.04亿元。挂牌周期为1月14日至2月16日。
这一幕,一年半以前已有迹象。原宏力半导体一位高管之前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较早时,海安县政府官员找过宏力,希望它们接手,但谈判未成。
南通绿山倒下
南通绿山规划于2004年,由注册于维尔京群岛的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绿山集成”)与江苏海安县政府旗下海安高科技电子投资公司设立,注册资本7500万美元,绿山与海安分别占80%、20%股份。项目负责人为留美博士高小平。
南通绿山总规划三期,目前是建一条3万片/月、0.25微米工艺的8英寸半导体生产线。其中一期投资1.1亿美元,2006年底月产1万片;二期、三期分别追加1.7亿美元、1.5亿美元。
“这两个合作方都很缺钱。”熟悉南通绿山的半导体调研机构iSuppli中国高级分析师顾文军说,从立项开始,资金缺口一直很大。绿山集成只有一个项目团队,资金实力不强,海安县政府2006年财政支出仅8.9亿元,而绿山三期规划总投资近30亿元。
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8月会议记录显示,一期项目,南通绿山流动资金缺口大约2000万美元。举步维艰之下,海安县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汤成林当时对外表示,为缓解初期压力,项目要“超低成本运作”,其中人工成本一年不过100万元。顾文军说,这还不如许多大公司一个高管的年薪。
2006年11月底南通绿山举行试产仪式,公告显示,2009年1月24日起它便一直停产。
南通众和产权交易所吴先生对本报说,海安方面迫切希望有人接手,让南通绿山恢复生产。并补充道,如合作达成,会有另外优惠。“资产包括生产线、土地、厂房等,转让价非常便宜。”他说。
半导体泡沫后遗症
南通绿山不过是本土半导体业投资泡沫时期的遗留品。2000年以来,大陆掀起一场半导体投资热,延续到2005年达到高潮。当时,一度有10个项目同时规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