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比亚迪半导体亏损调查:生产线可称老古董
宁波保税区在一份内部分析报中指出,中纬等公司出资结构先天不足,资金链紧张,原因是注册时多以进口设备充资,货币出资很少,虽合法律规定,但造成出资结构先天缺陷,导致流动资金不足,加上其他风险,企业多资不抵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476.htm由于资金不足、生产线老化等原因,宁波中纬的产能一直无法有效扩大。在此期间,又发生了部分台湾高管套取公司资产的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2008年下半年,宁波中纬终于资不抵债,宣布破产。2008年9月,宁波中纬正式将相关资产包括工业房地产及电子设备、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专有技术项目转让等打包拍卖。
然而包括方正微电子、上海贝岭微电子等国内多家IT厂商在考察宁波中纬的情况后,鉴于其生产设备严重老化,均对此兴趣寥寥,其第一次拍卖以流标的尴尬局面收场。
一个月后的第二次拍卖中,比亚迪股份以1.71亿人民币的价格拍得宁波中纬厂房、设备等资产。此时,距离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入股比亚迪股份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工商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3日,比亚迪以货币出资,在宁波保税区注册了“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其中比亚迪股份(1211.HK)出资1.8亿,占股90%,深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占股10%。
自此,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开始全面接手原宁波中纬的业务。但质疑声很快接踵而至。
“老古董”被垂直整合?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所购的生产线源自台积电1980年代的二手产品,距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国内半导体制造业可称作是“老古董”,在国内竞争力低下。
“据我所知,比亚迪在收购宁波中纬之后,劝退了许多原来的代工客户,不再以晶圆片代工为主要业务,而是正在融入到整个比亚迪的产业链当中。”半导体产业调研机构iSuppli中国分析师顾文军告诉记者,这符合比亚迪一向的“垂直整合”战略。
在此之前,王传福一向对高科技生产线嗤之以鼻。在比亚迪的IT业务中,其生产线上的设备60%都由自己开发,模式是将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并用大量人工代替机械化生产,借此降低生产成本。在汽车生产上,比亚迪也使用了同样的方式。
比亚迪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对这条落后的生产线进行有效的改造,尚不得而知。
记者在宁波比亚迪半导体工厂了解到,目前该工厂的半导体产量已经达到每月7000片——原宁波中纬的最高月产量约为1万片。不过,这一产量相对于其它半导体厂商来说,仍然太小了。比亚迪集团内部的订单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宁波中纬的生产线,因此目前该工厂仍然从事部分对外代工业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