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市场分析 > 台湾地区是如何促进本地设备业发展

台湾地区是如何促进本地设备业发展

作者: 时间:2009-12-02 来源:DigiTimes 收藏

  其中一项,就是平面显示器本土与零组件倍增计划,原来是针对产业发展,提高本土自制率,进行的4年计划,在2009年结束。2010年第2期计划将启动,预计每年将投入约新台币2.8亿元经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356.htm

  跟第1期计划不同处,在于计划将扩大至与太阳能产业。从来说,因为以前台系要打入设备很困难,但现在包括台积电也在要求应用材料等设备厂降价,因此也希望设备及零组件能本土化,所以在这部分,政府也有另外8,000万元左右计划,提升半导体设备的自给率。另一方面,在2.8亿元的计划中,也将投入太阳能设备开发。

  政府为鼓励业者研发制程设备,也会进行经费补助,一般来说,如果关键技术难度较高的,政府补助可达8成,业者只要自行负担2成资金,端看技术层级来审核认定补助比例,这样对业者来说也具有吸引力,若政策持续鼓励,对于产业链要整合起来就会比较快。目前包括优贝克(Oerlikon)、美国应材 (Applied Materials)等外商来台设厂,也是设备本土化的一环,未来太阳能产业也会有这样的趋势。

  台厂合作 对抗外商

  至于目前市场关注的次世代厂兴建计划,台湾是否有机会?其实在10代厂以上的投资,动辄要1,000亿元以上,对任何1家厂来说都很吃力,因此政府内部也考虑过,提出代工厂模式,例如由多家面板厂共同投资1座11代厂,大家再分配产能,可以减轻独自投资的负担。如果友达跟新奇美电愿意放开心胸,一起投资,那就没有问题了,因为个别投资都太辛苦,而南韩已经投入11代,单独一家台系面板厂,要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LGD这些大财团竞争太吃力,所以代工模式是比较容易的方式。

  但现在友达与奇美电,光是设备供货商都分的很清楚,竞争强烈,目前双方对于合建并没有意愿。但有时候竞争不只是在产业中,有时是国与国的竞争,南韩已是台厂最大的竞争对象,若大陆也投入那对台湾来说就更紧张了,若是台湾厂商能先合作,将会是比较有利的方式。

  即将进入2010年,对设备业来说,台湾现在很多面板厂投入8.5代,所以很多设备厂也开始投入,目前我们在5、6代量能比较齐,8.5代是刚开始而已,也是未来设备业努力的方向。至于最近很热门的软性电子,发展还早了一点,不过电子纸会先行,目前电子纸部分的设备也是从既有的设备发展而来,大家主要还是会朝彩色的方向研发。

  至于在太阳能方面,业界也曾讨论要进行设备厂间的整合,其实产业发展让业者整合是正面的效应,因为很多东西如果单独去作,成本效益也不好,如果一起作会让成本更有竞争力,布局更完整,台湾的产业要全球化的时候,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在太阳能产业发展,太阳能厂出来进行整合力道会比较强,因为他是设备的使用者,太阳能厂作上下游整合,然后设备厂自行作水平的整合或联盟,合力进行设备开发,但重点是,太阳能厂一定要回馈嘉惠到设备厂身上。现在在政府计划中,设备本土化会先从投资金额较大的薄膜制程下手。目前这个计划会先含在面板倍增计划中,当量能可以见到的时候,政府会将计划单独出来进行,投注更多经费。

  政府要协助设备业,就应从整体面板业的产业政策下手。台湾产业聚落性强,如果能开放陆资家电厂来台投资,对留住面板厂在台湾也是有帮助的,对设备业者来说也是有帮助的。目前大陆也积极在扩面板厂,也将是设备业重要的发展方向,若是再拓及及太阳能产业,那市场又更大了,也就是说,设备业的发展应该要全球化布局。

  大陆本来就是我们很大的竞争对手,市场规模与资源本来就不一样,所以设备厂也必须找到有利基的方式去竞争,例如大陆本来硅晶圆价格就比较便宜,因此有助于快速度推展设备本土化。另一方面,大陆不仅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对象,他也是终端使用者的市场,台系设备厂其实也很有弹性,会随时作调整。但在政策上来说,政府必须要审慎拿捏看的远一点,并且有阶段性作法,随市场发展作调整。如果没有长远策略都让他自由化发展,对产业冲击就很大,政府跟企业间要不断的去角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