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海峡两岸在汽车电子领域有互补优势

海峡两岸在汽车电子领域有互补优势

——
作者:时间:2007-12-17来源:亚视通资讯收藏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我国台湾的技术专家———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董事长陈清文,作了题为“两岸携手,共同打造世界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中心”的报告。他认为,内地和台湾在研发和生产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

  机遇与挑战并存

  陈清文认为,在未来几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着很多机会,同时也有技术上的挑战。这些机会和挑战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虽然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率较高,但在大多数细分市场已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价格战仍将持续。整车企业要靠快速更新车型、增加选装配置以及维修与服务等增加利润。

  其次,面对油价持续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的形势,汽车发动机将向节省能源、增加效率和汽油替代燃料方向发展,比如高性能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天然气燃料、氢燃料及乙醇燃料汽车等会加快发展。相应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研发面临新的要求。

  第三,车辆生产过程的环保性、汽车可回收性方面的法规将出台,需要开发大量可回收材料。

  第四,对安全、舒适、通讯、娱乐的追求更高,会结合、无线通讯及网络功能在汽车上大量应用。

  汽车电子产品是重点领域

  在汽车零部件发展机遇中,陈清文最看好汽车电子的发展。陈清文引用统计数据说,10年前,每辆汽车使用的器件不到50个,现在已增加到 200~500个。根据预测,到2008年,全球车用市场将超过个人电脑上的使用量,成为产业最主要的产值贡献者。预计2010年,半导体产品将有近50%用在汽车上;汽车电子系统产值将占整车成本的40%。

  具体到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陈清文认为,从产品方面,可关注电子产品在汽车6大系统中的应用: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定速巡航等)、底盘和悬挂系统、车身系统、驾驶资讯系统(如导航系统、数字化仪表)、安全系统(自动防锁死制动、夜视系统、线控制动)、防盗系统等。

  在性能方面,则应结合供给、需求和政策进行考虑。在供给方面,要考虑整车厂、主机厂和产品系统对控制技术、创新性、产品价位的要求。在需求方面,主要强调消费者对安全与舒适性、车辆性能与操控性、资讯需求、影音娱乐(特别是在堵车时间越来越长的形势下)、远端诊断与救援等方面的要求。在政策层面,需要关注全球的法规要求。

  两岸合作有基础

  陈清文认为,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我国两岸企业开展合作有很大可能。

  首先,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空间很大。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及成长最快的地区,零部件需求较大。汽车零部件外包渐成趋势,整车厂零部件自制率越来越低。中国拥有劳动力价格低廉优势及优惠政策,如土地租金、税收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推动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产业格局和配套关系变化中会有更多机会。

  陈清文认为,台湾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台湾汽车产业发展50余年,整车生产和研发具有一定水平。台湾2006年汽车零部件外销达新台币1329亿元(约合 41亿美元),增长率为3.83%,说明零部件产业初具国际竞争力。陈清文分析,台湾产品物美价廉,可满足内地汽车公司成本和品质两方面的要求;台湾通讯产业实力很强;台湾电子产品符合绿色生产条件;先期赴内地生产的台商已建立两大群聚地区。这些都是我国两岸企业开展合作的有利条件。

  在具体的合作方向上,陈清文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合作生产关键零部件,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一级供应商;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开拓后市场;致力汽车电子发展环境等。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