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专家研究出手机防辐射新方法应对标准难产

专家研究出手机防辐射新方法应对标准难产

——
作者:时间:2007-02-05来源:收藏
    在的情况,第四军医大学郭国祯教授防低强度微波辐射研究有突破,他近日指出,使用年限越长,微波辐射所致体内代谢产物自由基蓄积越多,对人体的损伤威胁越大,并提出了“低强度辐射损伤与自由基关系的理论学说”。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10年以上的用户数量超过到3400万,7年以上的手机用户超过4513万,5年以上的用户数为2.7亿,相当多的用户作为中国手机市场快速成长的见证者,一方面体验和享受着现代通信的便捷,另一方面随着“机龄”的见长, 不知不觉中也承受着长期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的积累损伤。

  微波辐射污染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其他环境污染因素相比,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能量或射线污染,同时又具有应用与污染并存的特点。

  据专家介绍,当前消费者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微波频率范围为 800~1800 MHz,属低强度微波,它对人体主要产生致热性和非致热性效应。而非致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常常被人疏忽。当超过一定强度的电磁波,长时间的作用在人体时,虽然人体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但会引起人体细胞膜的共振,使细胞的活动能力受限。这种在分子及细胞  
一级的水平上发生的效应既复杂又精细,不经意会使人出现诸如心率、血压的改变及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且随着手机使用日平均时间的增加,还会出现耳鸣、听力减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随着国内外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加,各国学者都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我国武汉大学和瑞典挪威科技大学的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都说明了上述道理。

  据了解,由郭国祯教授创建的国内同类医科院校中第一个核电磁脉冲生物学效应实验室,对手机微波辐射在内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引起人体损伤的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代谢、凋亡的发生机理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对低强度辐射损伤与自由基关系的理论学说。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不断产生自由基,同时也不断的被分解清除,使之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水平上、长期遭受低强度微波辐射可造成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功能失去平衡,氧自由基过多将导致细胞损伤、衰老或肿瘤发生等。

  郭国桢教授介绍,在研究低强度微波辐射对DNA损伤方面提出重要观点,低强度微波辐射可导致DNA双着丝点染色体、无着丝点片断、微核数目的增加及DNA片断重排和基因表达改变,并引发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能,同时可以影响生育以及大脑功能。

  据了解,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目前已经将“低强度微波辐射所致环境污染对人体损伤的影响”的研究课题成功用于成果开发,目前已经与西安秦岭百草抗微辐射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抗手机辐射的秦岭百草系列保健食品。秦岭百草国内率先提出多位相复合抗氧化剂网络理论,同时采用链接、融合、增效LTY方式,对人体的细胞间连接与融合以及信息的传递有着较好的效果,为预防和减轻微波辐射对DNA的损伤,探索了一条新路。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