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小米变“大米”:没有工厂的中国“智能制造”

小米变“大米”:没有工厂的中国“智能制造”

作者:时间:2016-01-27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收藏
编者按:从手机到手环、空气净化器、小米盒子,创造了粉丝经济、互联网思维的小米正在摸索一条新型制造业的道路。

  北京北五环外的“之家”,一大早就排起了队。前不久北京雾霾频繁,这些都是前来购买二代空气净化器的“米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6311.htm

  “互联网+制造业”,打造“新国货”

  2015年,成立5周年。高配置、低价格,小米手机甫一出世就收获了大量粉丝。如今小米拥有1.5亿用户、6款出货量超千万的手机。小米手环2015年销量已超千万,跻身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全球市场前三。

  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司,小米却经常被拿来与苹果、三星这样的企业对比。

  “大家对小米的要求太高了,小米毕竟只有5岁,但小米确实有着自己独特而系统化的一套打法。”小米网副总裁魏来说。

  小米的打法是什么?是彻底的互联网思维。魏来介绍,在小米的发展逻辑中,互联网不是渠道也不是工具,而是“提纲挈领”。



  雷军一直坚持小米是个实业公司

  “小米从成立初始就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得比较彻底。”魏来表示。在开发设计环节,消费者、供应商都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参与;在制造环节,小米没有工厂,寻求全球分工合作,迅速地将用户线上线下反映的需求在产品上体现;在销售、营销环节,以电商直销为主,去除冗余的中间渠道,大幅降低营销费用。

  在魏来看来,彻底的互联网思维造就了小米的性价比优势。“小米的营销主要是口碑营销,依靠线上线下与粉丝的良好互动。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营销费用占总销售收入比例在5%—10%不等,小米的营销费用占比则要低不少,再加上我们主要的销售渠道就是自己的电商平台,渠道成本也大大节约,才实现了高性价比。”魏来说。

  小米想要塑造“新国货”的形象——老百姓买得起,质量又可以与国际品牌媲美。魏来认为“小米模式”为中国制造业智能转型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道路。

  专注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向微笑曲线两端走

  有不少人认为轻资产的小米不算制造业。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反驳:“小米是国内领先的手机公司、领先的电视和机顶盒公司,怎么会不是实业呢?”

  雷军认为这样的观念转变恰恰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中必经的过程:“制造并非必须有工厂、流水线。产品设计研发、营销以及互联网服务,是制造中附加值更高的环节,是智造的关键。新型制造业、智造不一定要大而全、全产业链通吃,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部分。”

  没有工厂的小米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上。

  对营销服务环节的重视,可以从小米员工的分布中看出来。小米有8000多名员工,其中3000多人是客服和售后人员。魏来说,“购买小米手机是享受小米服务的开始。让用户传播口碑是最好的营销,是成功的关键。”

  消费者可以在研发阶段参与新品的开发与设计,小米的工程师会把产品升级信息发在论坛里,并根据用户反馈改进升级。哪个功能用户点赞最多,小米就给设计该功能的工程师颁发“爆米花奖”。小米的客服队伍平时也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与消费者频繁互动,还每个月举办一次“爆米花”米粉同城会。目前,小米的1.5亿用户活跃度非常高,其中不少核心用户都是互联网重度使用人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小米 智能制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