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专题 > 把握产业趋势,开创自己的路

把握产业趋势,开创自己的路

作者:王莹时间:2012-09-14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摘要:有时看似相互矛盾的业界趋势和消息使我们迷茫,如何正确理解当前的产业格局和自身位置?本文请多位专家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6830.htm

  产业在整合,还在分化?

  Intel、三星等公司涵盖从设计到制造的十多个流程,非常成功。同时,半导体业也在分化,有设计公司、(知识产权)公司、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提供商、设计服务公司、代工厂、封测企业等,每个领域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那么,产业到底趋于整合,还是在分化?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总体组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教授认为,代工是个产业趋势。代工厂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他们有自己的市场。尽管像Intel、三星这些大公司很成功,但首先它们不太容易被复制;其次,他们也不能代表整个半导体业。

  但是围绕着未来更复杂的芯片(例如智能手机芯片)的设计和采用,整合可能是种趋势,因为未来需要的技术力量越来越强。

  还有一个趋势,大家谈得比较少,就是未来的商业集成——封装、3D芯片等。当我们不依赖于芯片制造,而是通过封装以后,半导体业将来有可能还要细分。未来的芯片设计不一定是SoC(系统芯片),还可以是S(封装系统)。肯定先做系统设计,这个系统设计包括了对于后端的3D集成的设计,再做S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IC设计公司受上下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EDA公司、代工厂等,需要结成(集成器件制造商)关系。

  定位于特色模拟工艺的华润上华公司总经理余楚荣称,该公司有三种合作模式:标准代工、定制化和。为了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IC设计公司需要提高对制造工艺的熟悉程度,代工厂也需要了解IC设计公司的特殊需要,因此对于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客户,是种有效的战略合作方式,在特定应用领域共同开发特定的工艺平台,使客户产品具备特殊竞争力,实现双赢。

  需要紧跟进下一代制程?

  叶甜春表示,根据摩尔定律,现在20纳米制程已经开始量产,18纳米也在研发中,我国也在跟进研发。国际上,18英寸晶圆正在研制[2]。但是这些会有多大的市场需求量?我们的芯片设计能不能跟得上?能否负担这个成本也很重要。也许下一代节点工艺是国际巨头打造的一种市场策略。因此,未来的产能到底是不是能包括18英寸?也不一定。纵观过去的每一代技术,像90纳米、60纳米可能是挣钱的。下一阶段最挣钱的节点也许是28纳米。那么再往下走,在20纳米的基础上,还有16、14纳米等节点,总会有一个最佳的性价比。但现在还很难讲。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魏少军博士称,据测算,22纳米以后,特征尺寸缩小的过程当中仰仗的成本优势大概不会存在。从0.13微米往90纳米演进的时候,大概还从面积上可以获得33.6%的降低好处,从90纳米到65纳米,还有20.6%,65纳米到45纳米有18%,45纳米到32纳米有10.1%,32纳米到22纳米的时候,只有3.3%了。估计从22纳米再往下走,从面积上获得的优势已经不多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22纳米之后的性能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但成本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反而上升。  

             

  因此,现在承认或者公开说在20纳米左右要去建厂的厂商一共四家:Intel、IBM、三星、TSMC。那么代工厂数量的减少,一定对设计公司有影响。当我们看每家代工厂,在每个节点同时能支持的设计的时候,魏教授发现其数量在急剧下降,比如65纳米的时候,一个代工厂大概可以同时支持60~80个设计。40纳米时候,40~50个。28纳米时,20~ 30个,20纳米的12~16个,因为代工厂没有精力了,太复杂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IP 虚拟IDM 201209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