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机野心再现 溃败反击指向中国3G
疲“软”的日系手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233.htm手机价格高,缺乏品牌亲和力是日本手机在中国市场不具吸引力的因素,可是这些因素也只会影响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还不至于让日系手机整体的在中国市场退市。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不青睐日系手机肯定有更多的原因。
在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厂商总是习惯性思维,将自己在全球其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失败归结为民族情绪问题,狭隘的认为中国人因为不喜欢日本,所以拒绝日本产品。然而从日本产品在整个中国市场中的销售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日本丰田、本田等汽车在中国市场一直受到大众的追捧,此外日本的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也在近几年横扫中国,更不要说日本的漫画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市场占领,因此简单的将日系手机的失败归结为民族情绪是狭隘的简单思维。
其实,日系手机在国外市场中溃败的另一个因素往往被日本手机厂商忽视,这个被忽视的因素就是软件因素。以目前的市场来说,日本手机定价往往都在上千元,特别是以3~4千元的高档手机为主。这个价格的手机购买者大多为商业用户,他们更加注重通讯录、记事本等日程管理和多媒体软件功能,这些软件功能的用户需求在日系手机上往往得不到满足。
日系手机的操作系统大多是日本特色的操作系统,日本手机厂商虽然同样在手机中开发了丰富的多媒体功能,但只是在日本本土配合日本通信运营商可能有很好的效果,进入海外市场却不可能异地运营商的支持,手机中内置的功能就无法发挥功效,用户使用方面自然大打折扣,忽略了购买该价位手机用户群体的需求,怎么可能得到用户的青睐。
虽然功能无法使用,但是手机的开发制造成本却无法因为这些没有激活的功能而下降,日系手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捍卫日本本土的市场。日本本土市场在推行3G之后,通信运营商为了保证日本本土产品的优势地位,做了许多功能和软件系统方面的限制,导致了当国外手机厂商进入日本市场后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过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诺基亚会最终退出日本市场的原因。但是,日本在用这种闭关自守的“独特性”捍卫了自己市场的同时,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让不兼容的日本手机很难走出国境,限制了日本手机海外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手机智能化是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很多日本手机系统呆板,手机除了旋转大屏幕、高清摄像头等硬件花哨的外观之外,几乎和普通手机没有什么区别,买这样华而不实的“弱智”手机,对于国内用户而言还不如话更低的价格买山寨机,自然乏人问津。而且周边软件支持力度不够,支持的软件也多数都是日文的。这样的手机在脱离日本市场之后,生存率自然会大大打折。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还是注重电子产品的软件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不会在仅凭硬件外观就去选择某款手机了。如果在智能化和软件方面,日系手机仍然保持自己的日本本土“和式风格”,那么再大气势的卷土重来,都会最终溃不成军。
反观在中国市场中横行的诺基亚、多普达等手机品牌,他们多采用WindowsMobile和Symbian两款手机操作系统,这两款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理念,让支持其的周边软件非常多,用户可以选择的相关软件数量庞大,想做任何功能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软件解决需求,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需要智能化功能的用户作为最佳选择。
3G与日系手机的未来
日本在2001年就开始进行了3G的改造,日系手机中的许多功能需要日本3G网络的支持,因此国内的日系手机经销商往往在贩卖这些日系手机时,往往会模糊处理日系手机功能上的软伤,将罪责推卸在国内运营商差等原因上,并往往会将这些用户用不上的功能作为卖点销售给客户,就像当年日本电器厂商想中国消费者推行“丽音”电视所采用的手段一样,由于当时中国甚至全世界支持丽音功能的电视台很少,于是电视行销人员就先会咒骂一顿本地网络功能差,然后在将美好的未来描绘给消费者,其实说到底都是想将自己失败且华而不实的设计推销灌输给消费者,因此购买日系手机的海外用户等于有相当第一部分钱花在了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用上的产品功能上,就如同在地球购买了一块火星土地使用权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