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专题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整合行业管理体制和部门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整合行业管理体制和部门

作者: 时间:2008-03-12 来源: 收藏
首先,在客观上造成了工业管理职能的交叉重叠,不利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更不利于整个工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都拥有制定各自所属工业行业的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职能。但是,由于现代工业行业之间客观上彼此渗透、相互关联,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往往涉及到几个管理部门,因而客观上需要政策统筹、管理协调和标准统一。信息产业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在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国防科技工业,以及传统的工业行业的改造与结构调整;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定工业行业规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与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步调一致。这种按行业归口管理容易引发相关部门政策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执行上的相互掣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监督的主体越位、缺位,特别是在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尤其需要有一个权威部门对我国工业化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整体指导。

  其次,这种自成体系、分割管理的局面,容易形成行业壁垒,不利于统一的“大工业”体系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涉及到我国整个工业行业的历史性任务,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研发、生产与建设以及军工企业的战略重组等重大问题,都需要超越现行的行业限制,打破行业壁垒,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配套,以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产业为主导,统筹、协调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战略性的产业升级,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增强我国整体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79947.htm

  第三,这种分散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对国外先进技术的重复引进,不利于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工业整体协调与快速发展,而工业行业比较分散的管理体制,阻碍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不从国家工业化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的统一部署、协调,尤其是对国外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就难以尽快走出对外技术依赖和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加快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和部门的整合,有利于做到统筹规划,从政策的角度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有利于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加大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避免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了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有必要整合现行的管理体制和部门,将主要行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方面的职能适当集中,由中央政府组建统一的工业管理部门,建立起与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的政府工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工业化的整体规划、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

  三、加强产业整体规划和行业发展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现阶段,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已主要不是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方面的差距,而是工业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组织方式上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使各国的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各国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建立统一的综合性工业管理体制,有利于适应我国现阶段工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大工业”和“大市场”的格局,也便于加强产业整体规划和行业发展指导,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工业行业管理体制的整合,不是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工业管理方式的回归,而是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根据中央有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不合理干预,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以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步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