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IC产业驱动力的变化

IC产业驱动力的变化

作者:钟秀 时间:2004-11-15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2004年6月B版

  纵观产业的发展历史,它的驱动力是由一种产品,变为多种产品,再转回一种产品,未来则将走向多种产品。

  今年是猴年,猴性机灵,头脑灵活,反应机敏。似乎今年世界的经济也随之活跃起来,半导体业在各类电子设备纷纷增长的簇拥下,表现出色,国内外媒体、市调机构众口一词,齐称今年世界半导体业将是个近年少有的好年景,增长率在15~20%之间,最乐观的VLSI公司预测可增长32.8%,虽不如上世纪90年代37%(2000年)和41%(1995年)那样踌躇满志,可在一段低迷之后也堪称风光了。

  这次的增长特点不像上几个周期那样,依靠单一产品托举整个半导体事业,而是在经济继续走向苏醒的基础上,各种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通信、汽车电子、工业用电子的需求全面增长,共同驱动半导体业前进。

近年PC依然是主要驱动力

  不过,尽管媒体上对驱动力有种种说法,特别对数字家电驱动()说得最为热闹。可冷静地仔细观察一下,这种说法是一种发展倾向,尚非现实。PC成熟虽是不争的事实,但把PC贬得似已是明日黄花,不免有些过份,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世界半导体业依然主要是PC驱动。

  据Gartner Group市调公司预测,2004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将增长20%,逼近2100亿美元(图1)。根据此图推算,2003~2007年世界半导体业将以年均9.5%的速度发展,届时将达2500亿美元左右,其中各类产品所用IC的增长率如表1所示。

  2003~2007年间各类应用IC的产品中,通信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13%,消费电子及汽车用其次,各占12%,计算机用IC的年均增长率为8%。已低于整体增速,但其所用IC的比重,依然独占鳌头(表2),近年虽渐见减弱,可仍不见有多大变化。

  汽车用IC所占整个IC市场的比重在8%左右,通信IC逐年增长,其所占比重超过25%,2007年预计可达26.2%,消费电子情况类似,2007年将提高到19.7%。以PC为代表的计算机所用IC近年独占40%,今后所占比重势将减弱,不过,2007年仍占37.8%,依然独大。

  根据表2的数据,无论哪一类产品,按其所用IC的规模都还无法与计算机匹敌,至少要通信和消费电子联手双战计算机,才能胜出。图2给出的芯片市场结构变化,也是“三英(消费、通信和汽车)战吕布(计算机)”的场面,主要驱动力是实际并没有改变。

今后将走向多种产品驱动

  纵观IC工业的发展,如图3所示,IC工业初期是军用产品的单独牵引,其后于上世纪80年代前是大型机、AV产品,计算器等的共同驱动,到20世纪末是PC的独力拉引,展望今后则是包括数码相机、DVD录像机、数字电视(此所谓3D—DSC,DVD和Digital television ),再加游戏机,扩及移动手机(本应是通信产品,现已融入游戏、拍照、图像传输等消费电子功能)的所谓数字消费电子类的多种产品共同推动。

  这样,一而多,多而一,再一而多地循环往复,一波一波地推动IC工业的发展。图4告诉我们,也只有这些产品牵手,才能在2005年超过PC市场。

  目前看来,今后已难再可能出现单一产品驱动IC工业的情况,原因是IC工业已趋成熟。世界IC工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市调公司VLSI副总裁Risto Puhakka说:“过去半导体市场发展常常是一年增长15~17%,而如今已下降到了11~13%。”

  其实,每项产品都有它的寿命周期,经历激增(proliferation)、普及(widespread)和取代(displacement)的三步曲,IC也不例外。激增时期公司大量涌现,创业者回报丰富;普及期技术迅速扩散,应用日趋广泛,竞争激烈,弱肉强食,产量上升,利润下降;取代期则是技术达于成熟,出现更新技术。但是,更新技术既不可能即时取代,成熟技术也不会一朝消失,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IC正趋成熟,表现在公司加紧合并,生产集中,当今世界DRAM生产已握于3大公司之手,10年前10大公司还仅控制一半的生产。新进公司大量减少,售价不断下降,产业发展不得不主要依赖于开拓新的市场。从技术上看,moore定律指定的发展速度,今天已超越需求,IC亟需寻求新的应用,故而“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成为IC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IC 其他IC 制程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