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成长与“新国货”运动
在这种疯狂的价格战之下,的确手机等硬件价格屡屡创下新低,甚至还有企业公布了手机的BOM成本,让消费者都成为“比价专家”。整个智能设备制造业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企业没有时间去思考设计、研发与美,这让刚刚点亮的微弱的创新之光立即熄灭。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958.htm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一种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盈利模式向资本市场喊话,让许多投资人以为通过互联网服务、生态就可以支撑硬件的利润,从而颠覆掉传统硬件企业和其他制造业者。
这种错误的论调我曾经称之为“皇帝的新装”。因为这些口号只是忽悠资本市场的工具,以期待从资本市场中拿到更多地钱。而当所有企业都陷入这种“皇帝的新装”氛围中的时候,就会出现“公地悲剧”。因为通过价格战,企业可以迅速的获得销量,获得股价的上涨,获得并非通过经营企业而得到的利润。
这会让同行们没人愿意继续投入研发和设计,没人愿意去认真做事,因为消费者们刚萌生的品质观,刚培养的一点美学修养,都被贪图便宜这个最为本质的卑劣人性冲击的烟消云散。
小米公司到底培养了怎样的一群消费者?是一群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么?还是一群贪图便宜的、自私自利的人?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最终整个制造业都又沦陷在商品制造的另一个极端里——低劣品质的商品。
我不是在危言耸听。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种推理的正确性。因为无论在雷军的微博、小米的微博,还是小米相关的文章后面,都充斥着海量谩骂小米质量和品质的消费者。然而互联网公司所具备的“舆论控制力”,却将这些真实的言论掩盖掉,这就如同是掩耳盗铃者,他们根本听不到愤怒的铃声。
可惜我仔细观察和思考后发现,其实我们目前所做的大多数事情,无非是进行一次财富的转移,就是将旧企业的财富转移到新企业手中,我们并没利用互联网这个先进的工具去对旧企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只是充当了财富转移者的角色,并未创造任何财富。
2016年即将到来,这些虚假的、低级的、不具有创造力的新经济是否还能继续带领中国从低迷的经济中走出?CPI已经马上降到1,发电量指数比2014年同期降半,经济的低迷已经是不争的现实,虽然我们还在用虚假的GDP数字迷惑大众的双眼,可惜危机正在来临。应对危机的最好方法是通过提升产业,创造新财富,提升消费者品味,带动整个产业升级,而我们却在重复着20年来都在进行的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