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日月光不是选择题 台湾半导体业陷入合作与封闭博弈
当然,矽品对这一结果并不甘心。10月15日,矽品在高雄法院起诉日月光,希望通过法律手段驱逐后者。其间,矽品与日月光多次通过股市公告隔空喊话,言辞激烈。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806.htm与此同时,矽品员工成立600余人的自救会,公开游行抗议日月光入局,并提出过矽品员工的“八项要求”,但日月光始终未予以回应。甚至还有矽品股东公开指责日月光的污染行为以及日月光董事长的私人品行。双方矛盾之深可见一斑。
日月光入主矽品已成定局、矽品无计可施之际,恰逢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赴台,6亿美元入股台湾力成科技,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此前,紫光集团旗下同方国芯刚刚公布800亿人民币定增方案,赵伟国还宣布了未来5年成立3000亿集成电路基金。
而且,赵伟国赴台时机恰逢“习马会”前夕,赵伟国在台湾掀起了一波“两岸半导体合作”的舆论风向。
12月11日,紫光宣布以每股55新台币认购矽品约10.33亿股,该认购价溢价22%,总入股金额568亿新台币(约111亿元)。如果该认购完成,紫光将以24.9%股份成为矽品最大股东,而日月光股份则被稀释为19%,成为第二大股东。
合作VS封闭
在入股矽品的同时,紫光还宣布入股另一家台湾封测公司——南茂,占后者25%股份。统计力成科技、矽品、南茂三家封测公司市场份额,紫光在封测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17%,接近日月光的19%。
紫光不仅打破了日月光吞并矽品的计划,还威胁到了日月光的市场地位。
12月14日,日月光紧急宣布,以55新台币的对价现金收购矽品100%股份。日月光需要为这一收购支付超过40亿美元现金,是日月光现金流的两倍。
重金收购封锁紫光之外,日月光还在记者说明会上呼吁“政府应该优先考虑本土收购”。与此同时,台湾媒体舆论一边倒,反对矽品引进紫光,与之前倡导“两岸合作”的声音截然相反。
事实上,对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而言,双光之战的结果意味着两条路线,这也是该股权之战引发媒体持续热炒的根本原因。
大陆是目前全球唯一增长的半导体市场,而且,在2014年国家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推进刚要》之后,大陆半导体呈崛起之势,包括Intel、德州仪器、高通等半导体巨头开始在大陆加大投资力度。而台湾半导体企业却受政策限制很难在大陆开展投资,在全球半导体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引紫光入局,意味着两岸半导体产业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随着紫光在半导体行业布局深入,必然能够给台湾企业带来联动发展。此前,联发科与紫光的“暧昧”,以及台积电在南京建厂的计划,都反映出台湾支柱企业的这种合作倾向,其中一位企业发言人告诉记者:“如果企业要谋求长久发展,必然要在大陆布局,越早出手越有利。”
另一种路线则是日月光吞并矽品,通过扩大市场、资本、技术优势,来与逐渐成长的大陆企业以及全球半导体巨头在大陆投资的产业相抗衡。
眼下,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都在政策与产业的博弈中陷入纠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