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可穿戴设备的挑战与未来

可穿戴设备的挑战与未来

作者: 时间:2015-07-07 来源:eettaiwan 收藏
编者按:未来可穿戴设备将融合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正处于发展初期的穿戴技术仍面对诸多限制与挑战。特别是当市场一片看好可穿戴设备将改写消费技术版图时,哪些障碍将影响其成长?相关业者将如何因应与突破?   

  跳脱配件角色 可穿戴寻求利基应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881.htm

  随着功能不断推陈出新,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将在一些重要应用领域取代智能型手机吗?对此,业界厂商与分析师的看法十分两极。有一派认为像智能手表这样的穿戴设备只能作为智能型手机的配件,延伸应用于显示资讯或提醒用户。另一派则认为穿戴技术将成为一款独立的设备,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资料。

  博通宽频通讯与连线事业群产品行销总监Jeff Baer指出,“智能型手机有趣之处在于它是至今唯一一款尺寸随时间变得更大的消费电子装置,这是因为用户喜欢在上面观看视讯以及游戏等应用的需求。带动在许多情况下虽然只是智能型手机的一种延伸,但未来某些特定应用将会专为可穿戴设备最佳化,而某些应用则仅适用智能型手机。因此,智能手机与智能穿载装置二者将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寻求互补,而不至于取代。”

  可穿戴设备当然不会完全取代智能型手机,但是,Bruce明确指出,在行动支付或针对连网至家庭或汽车等应用,支援近场通讯(NFC)的智能手表由于十分简便易用,比智能型手机更有机会成为主流应用装置。

  晶心科技(Andes)技术长暨总经理室资深副总经理苏泓萌表示,智能手表若只是智能型手机的缩小版,对应用程式开发者来说,只需开发可延伸至智能手表的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式(App)即可,开发商相对也较快、成本回收也较迅速。不过,智能手表的应用发展不应如此“局限”。

  苏泓萌强调,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并非可穿戴设备的‘杀手级’应用,Google的智能眼镜已‘出身未捷身先死’了,智能手表若只作为手机的延伸应用,最终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接受度则有待考验。事实上,比较可行的可穿戴设备终端产品是像血糖仪、体温/血压计等量测生理数据的装置,而且是放在身上而不是只能戴在手上。

  Nelson补充说,目前智能手表等穿戴装置的主要应用领域仍不明确,各家厂商都仍在找寻中,做为智能型手机的附属只是其中一项应用,预期未来应该会有更适合智能装置大展身手的应用市场。

  兼具低功耗与高效能

  高通资深总监兼可可穿戴设备部门事业主管Pankaj Kedia表示,“可穿戴设备将经历与智能型手机在过去10-15年来的相同发展周期——一旦使用者实现互连,就会开始要求更好的体验。如今,我们正处于可穿戴设备发展周期的开始阶段,当可穿戴设备连接至手机或其他装置,用户将会希望手机上的所有功能也能在新装置上实现,而且必须兼具低功耗,”使用者的体验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Apple Watch推出之后,使用者的‘不佳’经验大多是非常耗电。以可穿戴设备本身而言,特别是负责侦测生理资讯的装置,若电力消耗快,得花晚上睡眠时间进行充电,这样将无法达到24小时随时监控的目的,医疗监测相关可穿戴设备也将无用武之地。


可穿戴设备的挑战与未来


  不过,可穿戴设备要能达到超低功耗特色,产品的功能就得较为阳春,产品功能较多、复杂且更智能的穿戴式产品,就只能向功耗妥协。难道可穿戴设备只能在低功耗与高效能之间择一,无法鱼与熊掌兼得?在微控制器(MCU)业者的努力下,低功耗与高效能兼具的可穿戴设备可望实现。

  意法半导体(ST)微控制器、记忆体及安全微控制器事业群微控制器产品部产品线行销经理Jean-Julien Pegoud表示,以ARM Cortex-M4为核心的微控制器其特色即是具备较高的效能,但低功耗的部份就无法与其他核心如Cortex-M0比拟。不过,透过各家微控制器业者的‘独门’技术,Cortex-M4微控制器现在也能在保有高效能特性之余,达成超低功耗的目标。

  推升无线充电市场

  电池寿命无疑是穿戴装置面临的重大挑战。Baer指出,“只要忘记充电几次,使用者可能就对这一装置兴趣缺缺了。除非找到解决供电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例如能量采集与无线充电,才有机会推动可穿戴设备市场成长。”

  因此,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衍生新的应用商机,其中一项即是无线充电。苏泓萌表示,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忌讳就是需要时时从身上拆下来充电,因此,日本、韩国在去年已针对可穿戴设备开发无线充电装置,让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进行充电,虽然这样的产品目前仍在试水温的状况,但晶心科技相信可穿戴设备将可为无线充电再添新应用范畴。

  Baer也认同这一观点,他看好无线充电可望成为新一代装置的最终充电解决之道,预计最先可能会在餐厅或速食店开始出现无线充电的服务,而等到无线充电生态系统完善后,可望克服可穿戴设备的供电挑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线充电技术对于医疗类可穿戴设备是否造成影响,将是相关业者开发产品时所需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不只有方形 AMOLED机会来临

  除了无线充电外,可穿戴设备也为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带来新商机。近期包括Apple Watch、Galaxy Gear、S6等智能手表与智能型手机,不约而同采用AMOLED面板,甚至中国大陆自有一线手机业者也开始为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而导入AMOLED,预告着AMOLED面板市场将要翻身。

  上海和辉光电表示,即使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仍不明朗,但从客户端的需求可发现,可穿戴设备的外型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未来将会相当多变,不会仅局限于矩形或是圆形。例如中国目前较主要的两种智能手表类型——Apple Watch与华为手表,分别采用了方形与圆形的设计。

  但智能手表的外形重要吗?时瑞鸿科技(3Wearable Technology Co.)执行长James Xiong指出,以用户的需求来看,年长的用户由于将智能手表视为钟表,因而习惯了圆形,而年轻世代则将智能手表视为一款新科技装置,因而可接受正方形的形状。但无论是圆形或方形,Xiong强调,设计的重点在于既轻且薄。

  在这方面,AMOLED的优点将可充分展现。上海和辉光电表示,AMOLED在现阶段已可制作成圆形面板,将可满足一般人对手表表面的直觉想法。随着华为、乐金及三星最新款的智能手表都改用圆形表面设计,不难预料这些业者都将采用AMOLED,也将进一步带动AMOLED的市场发展。


可穿戴设备的挑战与未来


  图3:圆形AMOLED面板。

万能遥控器相关文章:万能遥控器代码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小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