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死磕小米 专利收费或让小米沦为打工者
小米的博弈手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637.htm这次Xiaomishop.com网站的销售很有意思,从法律上看,它和小米印度公司毫无关系。但是这家网站又确实拿到了小米的供货,在印度销售禁售的小米手机。所以爱立信认为这是小米在阳奉阴违,挑战法庭的判决。
其实,小米真要的博弈的话,可以用更隐蔽的手段。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印度所谓的手机品牌公司都在中国贴牌,中国制造贴上印度牌子就变成印度的本土手机。
如果爱立信追的太紧,小米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那样利益格局完全就不同了。
如果小米贴印度本土厂商或者印度运营商的牌,不用小米商标的话,爱立信就只能起诉印度本土的企业。
这样以来,官司就从两家外国公司的争端,变成一家外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纠纷。即使官司有问题,也是一家印度企业与爱立信的诉讼失败,不会影响到小米公司本身。
这是小米公司与爱立信博弈的一个办法。
当然,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杀招还是中国政府。
欧盟曾经调查过华为和中兴,但是爱立信随即出面给华为和中兴辩解。
不是爱立信良心发现,或者善心大发。而是爱立信怕有政府背景的中国企业通过在中国市场的商业打击报复爱立信。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对爱立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是国企,政府对产品采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如果爱立信的举动引起中国政府的反感,那么专利费的收入远不足以弥补中国市场损失。
小米的根基还浅,但是雷军有一定的影响力,小米被逼无奈求助中国政府也是选项之一。
归根结底还是价格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小米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而专利吃了多年,有丰富经验的爱立信,不收钱也是不可能的。
小米可以采取博弈手段,让爱立信收钱收的不顺利,但是爱立信也会跟进小米的国际化进程,在全球各地不断起诉骚扰小米。
这样博弈下去,小米始终处于被动。爱立信是在攻击,而小米是防守。
从历史的经验看,这种格局最后还会是小米掏钱,只是掏多少的问题。
小米更希望获得中兴的结果,交上不太多的钱,把爱立信的麻烦了解掉,不能以后白白给爱立信打工。
至于小米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看小米今天的博弈手段,只有爱立信感觉纠缠下去得不偿失的时候才能收手谈判。
小米的宣传画经常有毛时代的元素,也有传言说雷军经常看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专利战,小米有进无退。
评论